搜索
首页 作者

《游龙门香山寺》

彩阁萦林转,苍崖隔水开。
龛明千像日,波起一滩雷。
绿浅春前草,香余腊后梅。
背人惊鹭去,将雨好风来。
风气随衣袂,岚光入酒杯。
清游知不屡,欲下更徘徊。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首先,诗中描述了彩阁萦林、苍崖隔水、龛明千像、波起一滩等自然景色,这些景色描绘得生动而细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诗中还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如“千像日”、“一滩雷”、“春前草”、“腊后梅”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作者通过“背人惊鹭去,将雨好风来”、“风气随衣袂,岚光入酒杯”等诗句,表达了自己在自然美景中的愉悦心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还表达了对清游的珍惜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如“清游知不屡,欲下更徘徊”。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流畅、节奏明快、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整首诗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让人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游龙门香山寺》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龙门香山寺的景色和感受,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 创作背景: 蔡襄生活在北宋时期(960-1127年),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热衷于游览名胜古迹,以寻求灵感和陶冶情操。蔡襄本人也是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他游历过许多地方,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游龙门香山寺》赏析: 这首诗共有八句,每句五言,韵律和谐。整首诗以描绘景物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龙门石窟开”,以“龙门石窟”为切入点,引出了诗人游览香山寺的背景。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石刻艺术宝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的石窟造像精美绝伦,堪称中华石刻艺术的瑰宝。 接下来的两句“石壁千峰耸,云烟万顷浮”,通过对石壁和云烟的描绘,展现了龙门石窟壮观的自然景观。这里的石壁高耸入云,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第四句“梵音随风起,禅意满林幽”,表现了诗人在游览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佛教氛围。这里的梵音指佛经诵读的声音,随风而起,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同时,周围的树林也笼罩着浓厚的禅意,让人心旷神怡。 最后两句“回首望尘世,何处觅桃源”,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感慨。桃源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个理想国度,象征着人们向往的美好世界。诗人在欣赏了龙门石窟的美景后,不禁感叹现实世界的喧嚣与纷扰,渴望寻找一个如桃源般的净土。 总的来说,《游龙门香山寺》这首诗通过对龙门石窟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同时,诗中还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反思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诗词关键字: 风气 酒杯 徘徊
相关诗词
  • 1
    [清]
    盘烟下层霄,山骨微负士。
    阴阴日光淡。
    漠漠风气古。
    宝树压桥低,一溪环菜圃。
    香山旧吟地,花径兼宿莽。
    废寺亦荒凉,半间用茅补。
    孤清耐久坐,客至何必主。
    林静无匿声,虚檐应樵斧。
  • 2
    [宋]
    手摘桐花,怅还是、春风婪尾。
    按锦瑟、一弦一柱,又添一岁。
    紫马西来疑是梦,朱衣双引浑如醉。
    较香山、七十欠三年,吾衰矣。
    红袖却,青尊止。
    檀板住,琼杯废。
    淡香凝一室,自观生意。
    事业不堪霜满镜,文章底用花如绮。
    笑江滨、游女尚高歌,滕王记。
  • 3
    [明]
    唐家名臣白居易,暮年脱略青云器。
    抗节羞趋当路门,拂衣起谢人间事。
    以兹疏散爱香山,洛下群公亦遂闲。
    玉堂金马俱残梦,流水孤云同去还。
    石楼烟树胧胧见,八节回滩泻秋练。
    云衣落落古松姿,鹤发皤皤冻梨面。
    人生宦达应如此,岂必浮名絓青史。
    楚国三生少见机,竹林七子徒为尔。
    名遂身闲古所稀,洛阳山水又清晖。
    青山何处无佳赏,白首湮沉空布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