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梨花小饮》
江南寒薄春尝早,花卉入春先自老。 嗟予衰病不及时,出见池园半青草。 纵有余葩在叶间,行看落片随风扫。 寻春已过索寞归,重忆欢娱耿怀抱。 虽然妖艳难再得,但只逢花须醉倒。 二月中央寒食朝,墙隈忽见梨花飘。 开门四顾粲然白,传催翠帟宾朋招。 长吟环绕不知数,渐值明月临清霄。 谁翦轻云成碎蕊,天留密雪封枯条。 重重尽挂珠缨络,籁籁初呈簂步摇。 傍花行酒发新唱,满座例举黄金瓢。 西都姚黄高一尺,扬州宝髻分双翘。 幽香绝艳信尤物,设欲置之千里遥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春日诗,通过对春天花卉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中通过对花卉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诗中描述了花卉在寒冷的春天里提前衰老,但仍然美丽动人。诗人感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如从前,无法及时欣赏春天的美景,只能看到半青的草地上长出了青草。尽管如此,诗人仍然对春天充满了期待和向往,希望能够再次欣赏到美丽的花朵。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绘手法,如“剪轻云成碎蕊”、“天留密雪封枯条”、“重重尽挂珠缨络”、“籁籁初呈簂步摇”等,这些描绘让读者仿佛看到了花朵的美丽和动人之处。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即使已经错过了春天,也要珍惜美好的回忆,陶醉在美好的事物中。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珍视,让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
创作背景
《寒食梨花小饮》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时,梨花盛开的景象以及诗人与友人共饮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创作背景: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古代忠诚的介子推而设立的。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禁火、扫墓、踏青等。蔡襄生活在北宋时期,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2. 意象描绘:诗中以梨花为线索,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梨花在寒食节期间盛开,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诗人通过描绘梨花的美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3. 情感表达: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与友人共饮的愉悦心情。他们围坐在一起,畅谈风月,把酒言欢。这种场景让人感受到友情的温暖和生活的美好。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使得诗歌形象生动,意境优美。例如,“梨花白似雪”一句,将梨花与雪相比,形象地描绘出梨花的洁白无瑕;“醉卧花间”一句,则通过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的惬意情景。
5.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赞美春天的美好和生活的欢乐。诗人通过对梨花的描绘,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与友人共饮的场景,表现了友情的珍贵和生活的美好。整首诗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给人以愉悦和启示。
总之,《寒食梨花小饮》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和生活欢乐的优美诗篇。它以梨花为线索,展现了春天的美好景象;通过与友人共饮的场景,表现了友情的珍贵和生活的美好。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相关诗词
-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
小院闲窗春色深。
重帘未卷影沈沈。
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
梨花欲谢恐难禁。
-
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
卷帘无语对南山。
已觉绿肥红浅。
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
恰如飞鸟倦知还。
淡荡梨花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