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澹岩》

秦曾羽客驻真跧,唐有禅翁嗣结缘。
石窦宏深开洞府,天门明显逗风烟。
香山耸迹停危壁,怪木盘根长绝巅。
千古灵踪谁可问,踟蹰瞻想不可还。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古代道教洞府的诗,通过对洞府的景色、历史和神秘感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道教的敬仰和对古老灵迹的向往。 首句“秦曾羽客驻真跧”,点出道士在洞府中修炼,暗示了洞府的神秘和吸引力。第二句“唐有禅翁嗣结缘”则追溯洞府的历史,提到了一位禅翁继承了前人的缘分,继续在此修行。这两句为诗作奠定了历史和神秘的基础。 接下来,“石窦宏深开洞府,天门明显逗风烟”描绘了洞府的景色。石洞深邃,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向神秘世界的大门;天门敞开,似乎可以看见风烟缭绕。这些生动的描绘为读者展示了洞府的神秘和美丽。 “香山耸迹停危壁”一句,借用了香山的典故,进一步强调了洞府的神秘和历史感。香山高耸,其踪迹停在危险的崖壁上,暗示着道士们坚韧不拔的精神。 “怪木盘根长绝巅”进一步描绘了洞府的奇特景色,怪木的根盘绕伸展,直达山顶,为洞府增添了一丝野性的美。 最后,“千古灵踪谁可问,踟蹰瞻想不可还”表达了诗人对古老灵迹的敬仰和向往,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洞府的神秘感和美丽景色的感叹。诗人在瞻仰灵迹时感到无法自拔,表达了他对道教的热爱和对古老文化的敬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道教洞府的描绘,展现了其神秘、美丽和历史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道教的敬仰和对古老文化的热爱。
创作背景
**《题澹岩》是宋朝诗人朱熹的作品,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以及朱熹个人的经历、思想有关**。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他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题澹岩》这首诗,正是他在探索自然与人文关系,寻求内心宁静的过程中创作的。同时,宋朝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朱熹对此深感忧虑,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阅读相关的诗歌赏析文章。
诗词关键字: 踟蹰 风烟 结缘
相关诗词
  • 1
    [宋]
    起仰高山积有年,忽看岩窬锁云烟。
    一尘不到非凡地,六月当知不暑天。
    昔有秦人尝穴处,世从山谷始名传。
    品题自古因人重,我谩邀僧煮石泉。
  • 2
    [宋]
    风生崖木响,霭散洞门宽。
    幽径盘危入,青天一面看。
    三冬僧定煖,五月客游寒。
    纵有通神笔,亦应图出难。
  • 3
    [宋]
    为爱溪山来永州,黄茅白苇使人愁。
    驱车遥指嵛峰去,峰在潇江最上头。
    江转峰回景奇绝,澹山嵌窦真天设。
    摩挲丹灶酌石泉,髣髴曾游今几劫。
    徵君徵君苦避秦,一秦人又一秦人。
    青山踏破无扃鐍,何地堪逃世上尘。
朱正一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