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福昌院春日一川花卉最盛》
山前溪上最宜春,千树夭桃一雨新。 争得扁舟随水去,乱花深处问秦人。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通过对山前溪边的景象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
首句“山前溪上最宜春,千树夭桃一雨新”,诗人以“山前溪上”作为地点,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山前的溪边,繁花似锦,雨后的桃花千树万树,仿佛一夜间都得到了新生,娇艳欲滴。这里,“千树夭桃”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桃花盛开的景象,也暗示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而“一雨新”则进一步强调了雨后的清新和生机,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争得扁舟随水去,乱花深处问秦人”,诗人通过想象自己乘一叶扁舟随水而去,深入到繁花深处,去探寻那被春天遗忘的角落。这里的“争得扁舟随水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而“乱花深处问秦人”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中隐藏的美好事物的探寻和发现,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画面生动形象,情感真挚深沉。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敏锐和细腻,体现了其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创作背景
《闻福昌院春日一川花卉最盛》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福昌院周围繁花似锦的美景,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蔡襄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代。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普遍热爱自然,喜欢游山玩水,欣赏花草树木。蔡襄本人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咏史抒怀、山水田园为题材,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闻福昌院春日一川花卉最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赏析:
这首诗以“闻”字开头,表现了作者在听闻福昌院春日美景后,心生向往的情感。接下来的两句“千树万树梨花开,百川千川杨柳翠”,通过对比梨花和杨柳的盛开,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里福昌院周围的繁花似锦的景象。这里的“千树万树”和“百川千川”都是用来形容数量众多的,强调了春天景色的壮观和美丽。
接下来的两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这里的“春风得意马蹄疾”意味着春风拂面,马蹄疾驰,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而“一日看尽长安花”则表示作者在一天之内就欣赏到了长安城里所有的花朵,突显了春天景色的丰富多样。
最后一句“谁道人间无此境,只今惟有福昌家”,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作者认为,虽然世间美景无数,但像福昌院这样春天里繁花似锦的地方却是难得一见的。这里的“福昌家”指的是福昌院的主人,也暗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闻福昌院春日一川花卉最盛》这首诗以春天里的繁花似锦为题材,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宋代诗歌的佳作之一。
相关诗词
-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镕金。
白鸥来往本无心。
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
千年往事已沈沈。
闲管兴亡则甚。
-
秋心如海复如潮,惟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一川星斗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