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谢王绣使同二教举充讲宾》

绣衣玉斧下青冥,端为斯文主夏盟。
师道更全双璧白,讲堂初奏六茎清。
秦灰不烬诗书种,孔壁犹铿丝竹声。
惟有渔翁只自叹,谈经敢望汉鸿生。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赞颂文化传承和文人讲学的诗。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首先,诗的首句“绣衣玉斧下青冥”,通过描绘官员的华贵服饰和他们的权威,暗示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里的“下青冥”可能指官员们深入民间,关注文化传承,体现了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端为斯文主夏盟”,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敬意和重视,认为文化传承是维系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重要因素。 “师道更全双璧白,讲堂初奏六茎清”,这里“双璧”可能指的是老师和学生的相互尊重和互相学习,以及教育环境的清净、清洁。“六茎清”可能指的是教育的清雅、纯洁,体现了教育环境的美好和文雅。 “秦灰不烬诗书种,孔壁犹铿丝竹声”,这两句诗运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文化传承的坚韧和持久。秦始皇焚书坑儒,试图消除文化多样性,但诗中却用“秦灰不烬”表达了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就像灰烬中的种子依然可以发芽生长。同时,“孔壁犹铿丝竹声”也暗示了孔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最后,“唯有渔翁只自叹,谈经敢望汉鸿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文化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望。尽管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但也有人可能对现状不满,但这并不影响文化的发展和进步。诗人认为只要有热爱文化和追求知识的人,无论身份如何,都能够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官员、教育、文化传承等各方面的赞美和期待,表达了诗人对文化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期望。诗的语言优美、流畅,情感真挚、深沉,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谢王绣使同二教举充讲宾》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宋代的文化、教育和社交活动。在具体分析之前,我们需要先理解一些背景知识。 首先,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诗词歌赋和各种艺术形式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宋代也是儒家学说得到高度重视和推崇的时期,讲学、辩论和学术交流非常活跃。 其次,诗中的“王绣使”可能是指当时的某位官员或名士,而“二教”则可能是指儒家和佛教或道教。举“充讲宾”则表明诗人被邀请参与一次讲座或学术活动,作为演讲嘉宾或主持人。 综合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推测,《谢王绣使同二教举充讲宾》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诗人王翊龙受邀参加了由“王绣使”主持或赞助的一场讲座或学术活动,活动涉及儒家和佛教或道教的交流,诗人因此感激不已,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谢意和感慨。 当然,这只是基于现有信息的推测,如果需要更准确的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诗歌注解。
上一首
《早春》
诗词关键字: 绣衣 渔翁 丝竹
相关诗词
  • 1
    [唐]
    妾自吴宫还越国,素衣千载无人识。
    当时心比金石坚,今日为君坚不得。
  • 2
    [宋]
    好事东君不惮劳,点妆梅柳见才高。
    尽输好景资元日,故遣清斋入我曹。
    锦绣忽贻新笔墨,琼瑶无以报瓜桃。
    春风遍染西湖绿,且涤金杯共漱醪。
  • 3
    [明]
    九州易为处,胡然游帝州。
    碣石多悲风,易水无安流。
    修辔临狭路,驽马取道周。
    流言亦已甚,微词方见求。
    肉食诚足鄙,薇藿难自谋。
    一为适越吟,长揖谢王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