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耕园驿佛桑花》

溪馆初寒似早春,寒花相倚醉於人。
可怜万木彫零尽,独见繁枝烂熳新。
清艳夜沾云表露,幽香时过辙中尘。
名园不肯争颜色,的的夭红野水滨。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初寒时节溪馆中的花朵,以及它们在凋零的树木中独显新枝的美丽。 首句“溪馆初寒似早春”,诗人以“初寒”为引子,描绘出一种早春的氛围。溪馆,指临水的驿馆或别墅。这句诗以寒意作为初春的象征,为读者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寒花相倚醉於人”,这句诗描绘了寒花在初寒中绽放的情景,它们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们的美丽,使人陶醉其中。这里的“醉”字用得巧妙,既表达了花的美给人带来的愉悦感受,也暗示了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 “可怜万木彫零尽,独见繁枝烂熳新”,这两句诗描绘了万木凋零的景象,与前面提到的初寒形成了对比。然而,在这凋零之中,诗人却看到了繁花满枝的新叶,这无疑是一种独特的景象。这里的“独见”一词,强调了花的独特性和美丽。 “清艳夜沾云表露,幽香时过辙中尘”,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花的美丽和香气。清艳的色彩和幽雅的香气使花朵在夜晚也能吸引人们的注意。这句诗中的“云表露”和“辙中尘”形成对比,前者象征着高远和神秘,后者则代表了普通和常见,进一步强调了花的美丽和独特性。 “名园不肯争颜色,的的夭红野水滨”,最后两句诗中,“名园”代表了那些已经凋零、不再美丽的树木,“不肯争颜色”则暗示了花的独特性和不凡之处。“的的夭红”则描绘了花朵鲜艳的颜色,“野水滨”则暗示了花朵生长的环境之自然。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初寒时节溪馆中的花朵,以及它们在凋零的树木中独显新枝的美丽。诗人通过对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命的热爱。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生命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
创作背景
《耕园驿佛桑花》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蔡襄任福建路转运使时,他游览耕园驿(今福州市郊区)时,看到佛桑花盛开的景象,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诗中描绘了佛桑花的美丽和它所象征的寓意。佛桑花是一种常见的花卉,花色鲜艳,花朵繁茂,常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在这首诗中,蔡襄通过描绘佛桑花的美丽和它所象征的寓意,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此外,这首诗还反映了蔡襄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他在诗中写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这句话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时间的感慨。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珍惜时间,好好生活。 总之,《耕园驿佛桑花》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上一首
《移居》
诗词关键字: 名园 幽香 表露
相关诗词
  • 1
    [宋]
    谁家楼台梵王宫,桐蕊桑花次第红。
  • 2
    [宋]
    满山红白福桑花,蒲涧深中尽可家。
    景泰得泉从卓锡,安期种枣说成瓜。
    岂无仙化羊如石,尚有书踪壁似鸦。
    一饭招提共僧语,法华经里问牛车。
  • 3
    [宋]
    有客东北来,翩然袖青蛇。
    掀髯石壁前,人间日已斜。
    前望罗浮山,千峰如排衙。
    鱼龙吹海水,洒雨行天涯。
    何处安期生,种枣大如瓜。
    见说蒲间中,尚有九节芽。
    后来葛稚川,亦得饭胡麻。
    自汲水帘洞,笑嚥黄金砂。
    海山冥古今,缥缈烟月赊。
    急呼南海神,采采扶桑花。
    我欲骑天风,去归五云家。
    整衣谒紫皇,及此鬓未华。
    嗟彼红尘人,还如兔在罝。
    胡不学飞仙,白日升九霞。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