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正月巡历部郡侍亲还家》

养亲方解郡,奉使又还家。
远岫乡关近,前旌父老遮。
挥金贫自愧,舞彩喜仍夸。
特地延宾友,相期咏白华。
作品赏析
这首诗《养亲方解郡,奉使又还家》是一首表达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家乡的思念的诗。 首联“养亲方解郡,奉使又还家”中,诗人表达了为了照顾亲人而辞去官职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对即将奉命出使的无奈和不舍。这一联既体现了诗人对亲情的重视,也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颔联“远岫乡关近,前旌父老遮”描绘了诗人离家远行的情景。远处的山峰和近处的故乡都显得那么近,而前方的旌旗则引来了父老乡亲的遮蔽。这一联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也体现了他的乡愁之情。 颈联“挥金贫自愧,舞彩喜仍夸”则表达了诗人对奉命出使的喜悦和对家乡的自豪之情。挥金如土,自己深感惭愧,但穿上彩衣,仍然感到欣喜和自豪。这一联既体现了诗人的谦虚和自责,也表现了他的自信和自豪。 尾联“特地延宾友,相期咏白华”则表达了诗人对宾客的热情款待和对家乡文化的敬仰之情。他特意邀请了宾客和朋友,期待着一起吟咏《白华》。这一联既体现了诗人的热情好客,也表现了他的文化素养和对家乡文化的热爱。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自然,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对家乡的思念、对奉命出使的喜悦以及对宾客的热情款待等多重情感。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的责任感、担当精神、谦虚和自责、自信和自豪等多重品质。这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创作背景
《正月巡历部郡侍亲还家》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蔡襄担任福建转运使期间,他巡视了福建的各个州郡,并在正月回到家乡。 这首诗描绘了蔡襄在巡视过程中所见所闻的景象,以及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css 正月巡历部郡侍亲还家,路逢山雨欲来时。 风声满树鸟飞绝,雨点敲窗人睡迟。 野老不知官府事,相逢尽道使君贤。 即今耆旧无新语,但愿朝廷有谏言。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蔡襄担任福建转运使期间,他巡视了福建的各个州郡,并在正月回到家乡。诗中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诗中的“路逢山雨欲来时”描绘了蔡襄在巡视途中遇到山雨的情景,而“风声满树鸟飞绝,雨点敲窗人睡迟”则表现了风雨交加时的紧张气氛。接下来的两句“野老不知官府事,相逢尽道使君贤”则反映了当时普通百姓对官员的敬仰之情。最后一句“即今耆旧无新语,但愿朝廷有谏言”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政治的关注和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现实。
诗词关键字: 乡关 还家 父老
相关诗词
  • 1
    [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2
    [宋]
    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
    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
    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 3
    [唐]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