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莫春登南门》

丽谯高倚晚天霞,满目平臯尽物华。
千曲胡笳催鼓答,三重湘酎倩旗夸。
连江急雨送归燕,拂地轻风移落花。
强倚栏干还自问,此情何处是边涯。
作品赏析
这首诗《丽谯高倚晚天霞,满目平臯尽物华》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人生感慨的佳作。 首先,诗的开头两句“丽谯高倚晚天霞,满目平臯尽物华。”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丽谯即美丽的谯楼,晚霞满天,谯楼上高声吹奏着乐器,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欣赏。平皋即广阔的平原,物华即万物华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接下来的四句“千曲胡笳催鼓答,三重湘酎倩旗夸。连江急雨送归燕,拂地轻风移落花。”则描绘了更为具体的自然细节。千曲胡笳的旋律和鼓声相应,催促着时间的流转;三重美酒则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连江的急雨送走了归燕,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拂地的轻风使落花飘零,表达了生命的短暂。这些细节描绘出自然的美妙和人生的短暂,引人深思。 最后两句“强倚栏干还自问,此情何处是边涯。”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作者倚着栏杆,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感叹人生的美好时光和无限可能。作者询问自己,这种情感何时才能结束,何时才能找到人生的边涯。这种追问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表达人生感慨,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一读的佳作。
创作背景
《莫春登南门》是宋代文学家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来临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珍惜。 创作背景: 蔡襄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然而,当时的社会风气并不完全和谐,士人之间的争斗和纷争时有发生。蔡襄本人也曾多次受到排挤和打压。在这种背景下,他选择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寻求心灵的慰藉。 赏析: 1.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如“绿树阴浓”、“花径雨香”等,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这些景物与作者内心的愉悦情感相互映衬,使诗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2.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莺啼燕语”、“蝶舞蜂忙”等,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热闹氛围。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还增强了读者的视觉感受。 3.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向往,如“惜春长怕花开早”。这种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这也暗示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渴望。 4. 诗中还蕴含着一定的哲理意味,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这句话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总之,《莫春登南门》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诗歌,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视。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词关键字: 轻风 满目 自问
相关诗词
  • 1
    [明]
    漫客狂游去不归,柳深江碧莫春时。
    十年客梦连宵雨,万里山行满箧诗。
    南浦草多离恨远,青楼人去雁来迟。
    何妨脱却风尘吏,日日街头醉似泥。
  • 2
    [宋]
    修文巷裹莫春前,欲上旗亭问客船。
    忽有短笺无寄处,渔梁却在泪痕边。
  • 3
    [明]
    妆奁虫网镜生尘,门掩桃花寂莫春。
    依旧小楼明月在,不知谁是卷帘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