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孤亭里,极目对前岑。 远与天水合,长霞生夕林。 苍然平楚意,杳霭半秋阴。 落日川上尽,关城云外深。 方予事岩壑,及此欲抽簪。 诗就蓬山道,还兹契宿心。 |
| 这首诗是作者在清晨登上孤亭时所写,通过对孤亭四周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归隐山林、摆脱官场束缚的向往。 首联“清晨孤亭里,极目对前岑”,写作者在清晨时分独自坐在孤亭里,目光远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眼前的山峰,也就是“前岑”。作者用“极目”和“对”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景色欣赏中的状态。这也暗示了作者此刻的宁静和闲适。 颔联“远与天水合,长霞生夕林”,作者继续描绘眼前的景色,随着夕阳的西下,天色渐渐暗淡,霞光在傍晚的树林中冉冉升起,远处的山峰和水面融为一体,景色非常壮观。作者用“远与天水合”来形容山峰的高耸,用“长霞生夕林”来描绘晚霞的美丽,既表现出自然景色的壮丽,又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颈联“苍然平楚意,杳霭半秋阴”,笔锋一转,由描写自然景色转向表达作者的情感。作者在这里用了“苍然”、“杳霭”等词语来形容“平楚”,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赏之情。同时,“半秋阴”也暗示了作者此时已经到了秋天的傍晚。 尾联“落日川上尽,关城云外深”,作者再次描绘夕阳西下的景色,此时太阳已经落山,河流、山川都显得格外宁静。“尽”字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无奈和不舍,“云外深”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以及对归隐山林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以及对归隐山林的向往。诗人通过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读后仿佛身临其境。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归隐的向往也让人感到一种宁静和闲适,这也是这首诗所传达的主要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