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五日夜宿郑尚书絪东亭,望月寄杜给事》
霜天晴夜宿东斋,松竹交阴惬素怀。 迥出风尘心得地,可怜三五月当阶。 清光满院恩情见,寒色临门笑语谐。 霄汉路殊从道合,往来人事不相乖。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是作者在东斋过夜时所写,通过对东斋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东斋环境的喜爱,以及对往来人事的超脱。
首联“霜天晴夜宿东斋,松竹交阴惬素怀”,描绘了作者在霜天晴夜,来到东斋,看到松竹交阴,心情感到愉悦。这里的“松竹交阴”象征着高洁的品质,而“惬素怀”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品质的向往和喜爱。
颔联“迥出风尘心得地,可怜三五月当阶”,作者通过对比“风尘”和“心得地”,表达了对东斋环境的喜爱和对尘世的厌恶。同时,作者在月下漫步台阶,感叹三五月的美妙,这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赞美。
颈联“清光满院恩情见,寒色临门笑语谐”,作者通过对东斋中月光照耀,清冷色泽的环境描写,表达了对这种环境的喜爱和对人际关系的超脱。在这里,作者感受到了恩情的显现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这也是作者对东斋环境的最高赞美。
尾联“霄汉路殊从道合,往来人事不相乖”,作者通过对比“霄汉路殊”和“从道合”,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超脱和对事业的追求。在这里,“往来人事”指的是世俗的纷扰和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不相乖”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纷扰和冲突的超脱和超越。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东斋环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质和自然美的欣赏和赞美,以及对人际关系的超脱和事业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
创作背景
《九月十五日夜宿郑尚书絪东亭,望月寄杜给事》是唐朝诗人广宣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诗人与朋友的交往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怀。广宣在一个秋天的夜晚,住在郑尚书絪的东亭,望着明月,思念起友人杜给事,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在古代,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这首诗就是广宣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刻,将自己的情感、思绪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那个夜晚的寂静、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明月美景的赞美。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一个秋天的夜晚,住在郑尚书絪的东亭,望着明月,思念起友人杜给事,于是将自己的情感、思绪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相关诗词
-
窥天以管,认得几多星。
嗟扰扰。
矜完美,校奇零。
蚁缘庭。
物化无穷已,石生火,火生壤,壤生湿,湿生木,木生萍。
梦里高车驷马,蘧然觉、瓮牖紫扃。
记达人有语,痛饮读骚经。
非醉非醒,妙难形。
曾经滟к,夷险地,人上*,比心宁。
更谁问,桃李冶,蕙兰馨。
水东亭。
一曲沧浪咏,都分付,野鸥听。
还渐喜,乡社饮,近高龄。
但愧霜台旧友,平生念、铁石通灵。
办林间一笑,酒*滟风?。
饭白刍青。
-
闲朝向晓出帘栊,茗宴东亭四望通。
远眺城池山色里,俯聆弦管水声中。
幽篁引沼新抽翠,芳槿低檐欲吐红。
坐久此中无限兴,更怜团扇起清风。
-
中年偶逐鸳鸾侣,弱岁多从糜鹿群。
紫阁道流今不见,红楼禅客早曾闻。
松斋月朗星初散,苔砌霜繁夜欲分。
一览彩笺佳句满,何人更咏惠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