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涵碧亭三首》

杖藜乘兴纵幽寻,野寺松篁蔼翠阴。
流水潺湲如有恨,白云舒卷本无心。
龙钟谁识天津叟,高卧曾为梁甫吟。
静秦瑶琴聊自适,只应风月是知音。
作品赏析
这首诗《杖藜乘兴纵幽寻,野寺松篁蔼翠阴》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感悟,表达了诗人闲适、淡泊名利的情感。 首联“杖藜乘兴纵幽寻,野寺松篁蔼翠阴”中,诗人拄着藜杖,兴致勃勃地走进幽静的野寺,松树竹林在翠阴中显得十分可爱。这里,“杖藜乘兴”表达了诗人的闲适心情,而“野寺松篁”则描绘了自然的美景,两者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颔联“流水潺湲如有恨,白云舒卷本无心”进一步描绘了流水和白云的形象。诗人似乎在暗示,流水似乎在诉说着哀怨,白云的飘动则显示了无拘无束的特点。这里的“流水潺湲”“白云舒卷”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还寓含了诗人的情感和人生感悟。 颈联“龙钟谁识天津叟,高卧曾为梁甫吟”中,“龙钟”形容诗人的老态龙钟,但“天津叟”又暗示了诗人的年轻时曾经有过不凡的经历。“高卧曾为梁甫吟”则表达了诗人曾经有过高卧山水的经历,这暗示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尾联“静秦瑶琴聊自适,只应风月是知音”中,诗人通过瑶琴自适,表达了他对风月美景的喜爱和追求。这里,“只应风月是知音”则表达了他认为风月是最美的知音,暗示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感悟,表达了诗人闲适、淡泊名利的思想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内涵丰富,意味深长。
诗词关键字: 龙钟 自适 舒卷
相关诗词
  • 1
    [唐]
    高低竹杂松,积翠复留风。
    路剧阴溪里,寒生暑气中。
  • 2
    [宋]
    绕竹沿崖一径垂,穿山飞玉落芳池。
    林深坐觉尘埃远,岩润长含雨露滋。
    双鲤对浮波面石,一纶难掷掌中丝。
    月明归路烟霞外,更与山公再订期。
  • 3
    [宋]
    沿途听潺湲,蒙茸冒沙石。
    谁知此山下,千里在咫尺。
    潭潭光明宫,皎皎心印宅。
    石细泉自香,水净林逾碧。
    太清无潜鳞,至弱而能力。
    玉龙出苍峡,威勇壮莫敌。
    风雨填空来,万夫助推激。
    座中起波涛,足下殷霹雳。
    我来从雄观,神意耻莫逆。
    心镜净表裹,坐久万籁息。
    悠然到平淡,涣若春冰释。
    栖迟罗书记,想像刘宾客。
    胜缘地山閒,每至忽有得。
    何以谢山灵,作诗慰岑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