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戴图》
四山摇玉夜光浮,一舸玻璃凝不流。 若使过门相见了,千年风致一时休。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自然之美与人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四山如玉、夜光浮动的景象,以及一艘船仿佛被玻璃般清澈的水面凝住的状态,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惊叹和敬畏。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首先,诗人通过“四山摇玉夜光浮”的描绘,将四山比作美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山峰的峻峭和夜色的宁静。而“夜光浮”则进一步强调了山峰在夜晚所散发出的神秘光辉,使人感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
接下来,“一舸玻璃凝不流”一句则以船只仿佛被玻璃般清澈的水面凝住的状态,进一步表现了水的清澈和静谧。这里用“玻璃”形容水面,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也强调了水的纯净无暇。同时,船只仿佛被凝住的状态,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惊叹。
在整体意境上,这首诗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希望人们能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若使过门相见了,千年风致一时休”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待。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欣赏自然的美丽,尊重自然的规律,不要破坏自然的风貌和韵味。如果人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自然的美好将会一直存在,不会因为人类的破坏而消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诗人希望人们能够珍惜自然、保护自然,让自然的美好一直存在下去。
|
创作背景
**《访戴图》的创作背景与魏晋时期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的故事有关**。王子猷在一个雪夜想起了好友戴安道,于是立即乘小舟前往拜访。但到了戴安道的门前,他却没有进去,而是转身返回。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个故事传为千古佳话,反映了魏晋名士的潇洒风度和重情任性的个性。朱子仪的《访戴图》诗就是根据这个背景创作的,他在诗中描绘了雪夜访友的美景和情境,并表达了对古人风致的赞美。
相关诗词
-
干处缁尘湿处泥。
天嫌世路净无时。
皓然岩谷总凝脂,清夜月明人访戴。
玉山顶上玉舟移。
一蓑渔画更能奇。
-
岩谷相从始晏然,又携瓶锡应时缘。
奉川此去无多远,兴发何妨访戴船。
-
寂寂丹江夜色空,风尘郡国叹飘蓬。
岂无佐吏如殷浩,雅有中郎识顾雍。
雪霰微茫渔火外,星河摇落戍楼东。
怜君尚策青丝骑,却与山阴访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