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寄题桐君祠》

问姓云何但指桐,桐孙终古与无穷。
遥知学出神农氏,独欠书传太史公。
可用有名留世上,定应不死在山中。
休官老守惭高致,政恐犹难立下风。
作品赏析
这首诗《问姓云何但指桐》是一首对自然和历史事物的深度赞美之作。诗人通过描绘桐树这一常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植物,表达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历史传承的敬仰。 首先,诗的开头“问姓云何但指桐,桐孙终古与无穷。”描绘了桐树的普遍和持久。人们在路上相遇,询问对方的姓氏,却发现答案都指向了桐树。桐树的子孙从古至今绵延不绝,如同永恒一般。这种描述让人感受到桐树的坚韧和生命力,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这种自然现象的赞美。 “遥知学出神农氏”一句,诗人借用了神农氏教民种植五谷的传说,表达了对桐树生长之道的敬仰。神农氏是古代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诗人以此赞扬桐树对人类的贡献。 “独欠书传太史公”一句,诗人又借用了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典故。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史学家,他的著作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诗人以此表达了对桐树不朽的历史价值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桐树在历史传承中的缺席。 “可用有名留世上,定应不死在山中。”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桐树的永恒价值。诗人认为,桐树因其独特的价值和贡献,必将名留青史,永世不朽。这种观点也表达了诗人对桐树的敬仰之情。 最后,“休官老守惭高致,政恐犹难立下风。”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自我反思和谦逊。诗人意识到自己身为一位退休官员,对于桐树的高尚品质和历史价值感到惭愧,同时也感到自己难以达到桐树的高度。这种自我反思和谦逊的态度,也体现了诗人对桐树的敬仰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桐树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历史传承的敬仰以及对自我反思和谦逊的态度。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诗词关键字: 太史公 太史 出神
相关诗词
  • 1
    [唐]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龙斗雌雄势巳分,山崩鬼哭恨将军。
    黄河直北千余里,寃气苍茫成黒云。
    因嫁单于怨在邉,蛾眉万古葬胡天。
    汉家此去三千里,青冢常无草木烟。
  • 2
    [唐]
    (一)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二)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望龙堆。
    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三)龙斗雌雄势已分,山崩鬼哭恨将军。
    黄河直北千余里,冤气苍茫成黑云。
    (四)因嫁单于怨在边,蛾眉万古葬胡天。
    汉家此去三千里,青冢常无草木烟。
  • 3
    [唐]
    遁甲爰皇里,星占太乙宫。
    天门开奕奕,佳气郁葱葱。
    碧落三乾外,黄图四海中。
    邑居环若水,城阙抵新丰。
    玉槛昆仑侧,金枢地轴东。
    上真朝北斗,元始咏南风。
    汉君祠五帝,淮王礼八公。
    道书编竹简,灵液灌梧桐。
    草茂琼阶绿,花繁宝树红。
    石楼纷似画,地镜淼如空。
    桑海年应积,桃源路不穷。
    黄轩若有问,三月住崆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