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十景·两峰插云》
浮图对立晓崔嵬,积翠浮空霁霭迷。 试向凤凰山上望,南高天近北烟低。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对凤凰山晨景的赞美诗。这首诗,通过对凤凰山晨景的生动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浮图对立晓崔嵬”,直接描绘了凤凰山上的佛塔,它在清晨时分高耸入云,给人以雄伟壮丽之感。“浮图”是对佛塔的称呼,源于佛教,这里突出佛塔的高耸。“对立”则进一步强调其独立高耸的特点。而“晓崔嵬”,更是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佛塔更显得气势雄浑。
次句“积翠浮空霁霭迷”,借景抒情,生动描绘了凤凰山晨景的优美。阳光照耀下,山上的翠绿浮空,云雾缭绕,恍若仙境。此句中,“积翠”一词描绘出山间树木郁郁葱葱,青翠满目。“浮空”则描绘出山间的绿色似乎漂浮在天空之中。而“霁霭迷”则表现出晨雾在翠绿之间飘荡,云雾缭绕,迷离奇幻。这里用词精准,既突出了山间景色的美丽,又表现了早晨的清新气息。
第三句“试向凤凰山上望”,是诗人的视角转换,从近处的细致描绘转向远处的整体观望。“试向”一词,表现了诗人对凤凰山的向往和好奇,他想要亲自登上凤凰山,一览全景。而“望”字,也直接引出了下面的诗句。
最后一句“南高天近北烟低”,是全诗的高潮,也是诗人对凤凰山晨景的赞美。南边天空高远,北边烟气低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天近”与“烟低”的描述,既表现了凤凰山的高大,也表现了早晨的清新气息。同时,“南高天近”与“北烟低”的对比,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惊叹和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凤凰山晨景的生动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中也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惊叹和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
创作背景
《湖山十景·两峰插云》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历史事件和自然景色有关。首先,从历史背景上看,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洛阳、汴京一带均遭兵燹,不久汴京沦陷。这样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文人墨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们在诗歌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其次,从自然景色上看,诗中所描绘的“两峰插云”是赞美天竺美景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将东西二溪纵横交错、南北二峰高低错落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给人以如临其境之感。
综上所述,《湖山十景·两峰插云》的创作背景既包括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体现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美好景色的向往。
相关诗词
-
涑水崖碑半绿苔,春游谁向此山来。
晚烟深处蒲牢响,僧自城中应供回。
-
避暑人归自冷泉,步头云锦晚凉天。
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旋买船。
-
断汊惟余旧姓存,倚阑投饵说当年。
沙鸥曾见园兴废,近日游人又玉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