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遇雨》
碑翻芦福雷轰碎,舟近蓬莱风勒回。 山意有馀还不尽,青鞋留待后游来。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自然风景。首句“碑翻芦福雷轰碎”描绘了强烈的自然力量,如翻江倒海的芦苇、雷鸣般的轰响,将碑石打碎的情景,显示出大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此句借用了许多自然界的力量,如风、雷、雨等,进一步表现了自然之威。
第二句“舟近蓬莱风勒回”描述了舟船接近蓬莱山的场景。蓬莱山是传说中的仙境,代表着理想的彼岸,体现了诗人的向往和渴望。而风转向,使舟船无法靠近蓬莱山,这又增添了诗的韵味,引发了读者的想象。
第三句“山意有馀还不尽”描绘了山峰的雄伟气势和无尽之意。这里的“山意”既是实写山峰,又暗指作者内心的情感,表现出对山峰的喜爱和赞美。山峰连绵不绝,无法尽述,这与诗题中的“后游”形成了呼应,暗示着诗人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一句“青鞋留待后游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风景的留恋之情。诗人穿着青鞋,暗示着他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他期待着下一次的游历,表现出对自然风景的无限向往和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同时,这首诗也引发了读者对自然风景的向往和思考,让人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
创作背景
**《黄山遇雨》是宋代诗人汪兼山在游览黄山时遇到雨天所写的一首诗**。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包括:诗人在黄山欣赏风景时,突然遇到下雨,可能原本打算欣赏的美景因为雨天而受到影响。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沮丧,反而用诗意的眼光看待这场雨,感受雨中的黄山别有一番韵味。于是,他写下了这首《黄山遇雨》来描绘和表达自己的心情与体验。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搜索所得,具体创作背景可以查阅古籍或咨询文学专家以获取准确信息。
相关诗词
-
闻道上之回,诏跸下蓬莱。
中枢移北斗,左辖去南台。
黄山闻凤笛,清跸侍龙媒。
曳日朱旗卷,参云金障开。
朝参五城柳,夕宴柏梁杯。
汉畤光如月,秦祠听似雷。
寂寂芸香阁,离思独悠哉。
-
闻道上之徊,招躁下蓬菜。
中枢移北斗,左辖去南台。
黄山浑凤笛,清晔侍龙媒。
曳日朱旗卷,参云金障开。
朝参五城柳,夕宴柏梁杯。
汉峙光如月,秦词听似雷。
寂寂姜香厨,离思独悠哉。
-
我生暇日本无多,为爱名山作此游。
凿石悬崖恰容足,攀登绝顶尽开怀。
苍茫天壤四望阔,绰约奇峰一眼收。
珍重大家健腰脚,终南华岳未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