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咏西山广福院二首》

地势连沧海,山名号紫微。
景閒僧坐久,路僻客来稀。
峡影青相照,河流石自围。
尘喧都不到,安得此忘归。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五言诗,通过描绘风景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下面是逐句的赏析: 首联“地势连沧海,山名号紫微”,诗人以雄浑的笔触描绘了地势与山名的特点。地势连沧海,突出了地势的雄伟,将大海的广阔与深远与山地的连绵相连接,给人一种壮阔之感。山名号紫微,则表达了山的尊贵和庄严,暗示了其重要性和地位。这两句诗以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意象,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壮美的自然画卷。 颔联“景閒僧坐久,路僻客来稀”,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景閒,表现了风景的宁静和悠闲,暗示了僧人长时间坐视沉思。僧坐久,表现了僧人对自然美景的专注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僧人的敬意和尊重。路僻,指道路偏僻,客来稀,则表现了来客稀少,更显出环境的清幽和宁静。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僧人长时间的坐视沉思,突出了自然景色的静谧之美,同时通过道路偏僻和来客稀少,表现了环境的清幽和孤寂。 颈联“峡影青相照,河流石自围”,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色彩描写,进一步突出了自然景色的特点。峡影青相照,描绘了峡谷的影子映照在青色的天空中,表现了峡谷的幽深和神秘。河流石自围,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河流中的石头比作围墙,形象地表现了河流的曲折和流向。这两句诗以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比喻,突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神秘。 尾联“尘喧都不到,安得此忘归”,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尘世喧嚣的不满和对自然的向往。尘喧都不到,指尘世的喧嚣和纷扰都与这里无关,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清幽和宁静。安得此忘归,则表达了诗人流连忘返的情感,表现出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又抒发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不满和厌倦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地势、山名、风景、色彩、比喻等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壮美的自然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尘世喧嚣的不满之情。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象丰富,富有诗意,值得一读。
创作背景
《咏西山广福院二首》是宋朝诗人杨璇创作的一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游览西山广福院时,被寺院的静谧、自然景色以及僧侣的修行生活所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可能通过对寺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修行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搜索结果,具体创作背景可能还需要更多文献资料的支撑,您可以查阅相关文献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诗词关键字: 名号 地势 沧海
相关诗词
  • 1
    [宋]
    爱此禅栖静,清凉境自偏。
    诧人拳怪树,留客笑幽莲。
    草暖蛙喧夏,林昏鸟梦烟。
    风尘吾未免,兀坐愧安禅。
  • 2
    [宋]
    老去丹心在,愁来酒兴深。
    江山遗古意,云水淡秋容。
    落日孤村笛,微风远寺钟。
    平生善知识,却忆妙高峰。
  • 3
    [宋]
    舣棹青山下,来寻蓟子家。
    人鱼皆静乐,水木亦清华。
    松老欲成盖,菊寒殊未花。
    何须觅句漏,此自有丹砂。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