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化城寺》

[唐]应物
平高选处创莲宫,一水萦流处处通。
画阁昼开迟日畔,禅房夜掩碧云中。
平川不见龙行雨,幽谷遥闻虎啸风。
偶与游人论法要,真元浩浩理无穷。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禅意的诗歌,作者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空灵、深远的意境,表达了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首联“平高选处创莲宫,一水萦流处处通”,诗人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场景:在平高之地,莲花盛开,水萦绕流淌,处处通达。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佛法无边的意境,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向往和追求。 颔联“画阁昼开迟日畔,禅房夜掩碧云中”,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禅房的幽静和美丽,白天打开画阁,阳光迟迟不落,夜晚禅房掩映在碧云之中,更显静谧和神秘。这一联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描绘,展现了佛法超越时空的境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敬仰和追求。 颈联“平川不见龙行雨,幽谷遥闻虎啸风”,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佛法中因果报应、慈悲为怀的深刻理解。在平川之上,虽然看不到龙行雨的景象,但在幽谷之中,却能听到虎啸风的声音,这正是佛法中因果报应的体现。这一联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佛法对世间万物的关怀和慈悲,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敬仰和追求。 尾联“偶与游人论法要,真元浩浩理无穷”,诗人通过与游人谈论佛法要义,表达了对佛法中真理、智慧的深刻理解。这一联通过对佛法中真理、智慧的描绘,展现了佛法对人生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敬仰和追求。 整首诗歌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对佛法的敬仰和追求。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创作背景
《题化城寺》的创作背景与唐代诗人钱起有关。钱起在游览化城寺时,被寺庙的幽静环境和僧人的清修生活所吸引,产生了浓厚的诗意。他通过这首诗来描绘寺庙的景色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具体的创作背景,如钱起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状态等,史书并无详细记载。
诗词关键字: 禅房 平川 虎啸
相关诗词
  • 1
    [唐]
    法师东南秀,世实豪家子。
    削发十二年,诵经峨眉里。
    自此照群蒙,卓然为道雄。
    观生尽入妄,悟有皆成空。
    净体无众染,苦心归妙宗。
    一朝敕书至,召入承明宫。
    说法金殿里,焚香清禁中。
    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
    天子揖妙道,群僚趋下风。
    我法本无著,时来出林壑。
    因心得化城,随病皆与药。
    上启黄屋心,下除苍生缚。
    一从入君门,说法无朝昏。
    帝作转轮王,师为持戒尊。
    轩风洒甘露,佛雨生慈根。
    但有灭度理,而生开济恩。
    复闻江海曲,好杀成风俗。
    帝曰我上人,为除膻腥欲。
    是日发
  • 2
    [唐]
    郡有化城最,西穷叠嶂深。
    松门当涧口,石路在峰心。
    幽见夕阳霁,高逢暮雨阴。
    佛身瞻绀发,宝地践黄金。
    云向竹谿尽,月从花洞临。
    因物成真悟,遗世在兹岑。
  • 3
    [明]
    修竹藏精舍,香林绕化城。
    窗中九峰秀,门外五湖平。
    绿树凉云合,丹枫夕照明。
    祗缘山太静,易得感秋声。
应物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