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所睹》

形泰神劳极,心非貌敬多。
甘从道左避,肯羡马前呵。
雪屋听儿读,花房顾妾歌。
同声不同调,末后看如何。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通过描绘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欣赏和向往。 首句“形泰神劳极,心非貌敬多”表达了诗人对一种超越外表的尊重,更注重内在精神交流的生活方式的向往。这里的“形泰”可以理解为身体放松,精神愉悦,这是一种享受生活,不拘束于外在形式的态度。“神劳极”则表示心灵的活跃和充实,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投入。而“心非貌敬多”则强调了内心的情感和态度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表面的礼节和尊敬。 “甘从道左避,肯羡马前呵”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独立的生活态度的向往。他愿意在必要时从道的左边避让,而不是羡慕马前的人受到的约束。这里的“道左”可以象征自由的选择,“避让”则表示愿意放弃一些表面的利益,追求内心的满足。 “雪屋听儿读,花房顾妾歌”描绘了一个宁静、温馨的生活场景,儿子在雪屋中读书,妻子在花房中唱歌,这都是生活中最平常、最普通的事情,但却充满了爱和温暖。 最后一句“同声不同调,末后看如何”表达了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我们应该尊重并欣赏这种多样性,而不是试图改变或评判他人。末后如何,即最后的结果,诗人暗示我们最终要看的是每个人是否活得快乐、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宁静、淡泊、自由、独立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生活多样性的欣赏和尊重。这是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反思和批判。
诗词关键字: 雪屋 花房
相关诗词
  • 1
    [宋]
    十二月十五,石人相耳语。
    梅开寒谷春,雪滴晴檐雨。
    太分明,何所睹,南泉不打盐官鼓。
  • 2
    [明]
    君不见垂髫儿,倏忽为人父。
    君不见青蛾女,终作东家姥。
    又不见华堂列绮筵,清歌杂妙舞,须臾烛尽乐无声,寂寂寥寥何所睹。
    人生亦如斯,一往无今古。
    白日不肯住,红颜渐成土。
    短歌行,声最苦。
  • 3
    [明]
    母年三十失所天,形容憔悴心烦冤。
    怀中之儿仅一岁,忍死不得趋黄泉。
    眼中有泪不敢哭,辟纑买书教儿读。
    儿今老大五十余,阿父声名可相续。
    往时疽发背胛间,表溃岑岑如负山。
    儿心痛切无所措,口吮脓出随无艰。
    如今母已八十五,节操冰霜人所睹。
    况复贤郎著孝称,翼翼高堂燕今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