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怀三茅道友》

尘事何年解客嘲,十年容易到三茅。
长思碧洞云窗下,曾借黄庭雪夜抄。
丹桂有心凭至论,五峰无信问深交。
杏坛仙侣应相笑,只为浮名未肯抛。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尘世事务的淡漠,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诗。 首句“尘事何年解客嘲”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事务的厌倦,对客人的嘲笑也反映出他对这种生活的无奈。诗人似乎在问,尘事何时能放过他,让他能够自由自在地离开这个喧嚣的世界。 “十年容易到三茅”暗示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他在追求这种生活的漫长历程。 “长思碧洞云窗下,曾借黄庭雪夜抄”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碧洞云窗、雪夜抄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清净、闲适生活的追求。 “丹桂有心凭至论,五峰无信问深交”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至高无上的道德和智慧的追求,以及他对隐居生活的渴望。诗人希望通过修炼丹桂、领悟五峰来达到至高无上的境界,同时也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与志同道合的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杏坛仙侣应相笑,只为浮名未肯抛”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漠,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坚定追求。他认为自己为了追求真理和智慧而放弃了浮名,这是值得肯定的。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可能会被世人嘲笑,但他并不在乎这些,因为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现出他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诗人的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世界的修炼和提升。
创作背景
《怀三茅道友》是唐朝诗人熊皎创作的一首诗。三茅山是中国道教圣地之一,位于江苏句容境内。因此,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道教文化及自然景观有关。熊皎可能曾游览三茅山或与三茅山的道士有过交往,对山上的景色和道教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创作了这首怀念道友的诗。通过诗歌,表达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旧友的思念之情。
诗词关键字: 尘事 浮名 杏坛
相关诗词
  • 1
    [元]
    稽首吾门诸道友,降心向外休寻。
    等闲容易费光阴。
    修行何是苦,不了我人心。
    灭取无明三孽火,勿令境上相侵。
    本来一点没升沈。
    真闲如得得,步步上高岑。
  • 2
    [宋]
    二三尺雪山藏路,一两点花春到梅。
    将此赠君持不去,请君收拾早归来。
  • 3
    [唐]
    达即匡邦退即耕,是非何足挠平生。
    终期道向希夷得,未省心因宠辱惊。
    峰转暂无当户影,雉飞时有隔林声。
    十年惟悟吟诗句,待得中原欲铸兵。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