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晚至安宁》

连肰驿路马曾谙,落日行人思不堪。
地极九州铜柱北,山蟠六诏铁桥南。
汤池水底皆阴火,盐井烟中半夕岚。
回首蓬莱天万里,忍教尘鬓白毵毵。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壮丽自然风光和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 首句“连肰驿路马曾谙”,诗人以马儿的经历来比喻自己曾经走过的驿路,马儿走过的地方是连肰的,诗人走过的路也是连绵不断的。马儿熟悉驿路,诗人也熟悉这条路上的风景和故事。 “落日行人思不堪”,落日时分,行人归家心切,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诗人也在这个时刻,感到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地极九州铜柱北,山蟠六诏铁桥南”,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所在地的地理环境,突出地展示了当地的地势和山水。铜柱和铁桥是当地的象征,代表了当地的丰富历史和文化。 “汤池水底皆阴火,盐井烟中半夕岚”,汤池和盐井是当地的特产,这两句诗描绘了这些地方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地方的热爱和思念。 最后,“回首蓬莱天万里,忍教尘鬓白毵毵”,诗人以回首故乡的情景结束全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无奈之情。鬓发因思念而变白,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以马儿和行人为比喻,描绘了当地的地势、特产和历史,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诗歌。
创作背景
程本立的《晚至安宁》是一首七言律诗,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平经历有关。程本立是明朝时期的文人,曾历任秦府引礼舍人、长史等职务,后因事被贬谪到云南担任吏职。在他的人生历程中,他曾经过连然驿路(今云南安宁地区),并在此地感受到了落日余晖下的行人思乡之情,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诗中描绘了安宁地区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远方故乡的思念和感慨。因此,《晚至安宁》的创作背景与程本立的人生经历和行旅感受有关,是他在特定时空背景下的心灵寄托和表达。
诗词关键字: 地极 汤池 盐井
相关诗词
  • 1
    [先秦]
    有龙矫矫。
    顷失其所。
    五蛇从之。
    周遍天下。
    龙饥无食。
    一蛇割股。
    龙返其渊。
    安其壤土。
    四蛇入穴。
    皆有处所。
    有龙矫矫。
    顷失其所。
    一蛇从之。
    周流天下。
    龙反其渊。
    安宁其处。
    一蛇耆乾。
    独不得其所。
  • 2
    [魏晋]
    白日晼晼忽西倾。
    霜露惨凄涂阶庭。
    秋草卷叶摧枝茎。
    翩翩飞蓬常独征。
    有似游子不安宁。
  • 3
    [元]
    窗外横山入画,门前流水堪听。
    洞天幽处少人行。
    不是尘寰路径。
    占得静中风月,却迥闹里人情。
    湛然六识自安宁。
    一任闲歌闲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