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非照境境非存,光境俱忘复是痕,百鸟不来春已老,落华流水绕江村。 |
| 这首诗《光非照境境非存,光境俱忘复是痕,百鸟不来春已老,落华流水绕江村》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远的意境,吸引着我们的注意。 首句“光非照境境非存”,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光与境的关系。这里的“光”并非单纯地照亮物境,而是带有一种穿透力,能够穿透表象,直指本质,但却无法完全把握物境的存在。这是一种深度的哲学思考,揭示了存在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光境俱忘复是痕”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考,光与境在深入了解之后,似乎都变得不再重要,因为它们已经不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痕迹。这种痕迹既包含了光与境的交融,也包含了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与感知。 “百鸟不来春已老”描绘了静寂的场景,鸟儿不再飞来,春天也已老去。这里似乎在暗示一种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深深的孤独和寂寥。这种孤独和寂寥并非完全消极,它可能代表着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和对存在的深深敬畏。 “落华流水绕江村”以动衬静,用落花流水的流动来反衬江村的静谧。这是一种大自然的和谐,也是一种生命的循环。它告诉我们,无论生命如何流转,最终都会回归到自然之中,与万物共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描绘了光、境、生命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它既表达了对存在的深刻理解,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反思。同时,它也以一种宁静、深沉的语调,传达了对时间和生命的深深感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