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灵洞路》

傍溪多立石,迳转特勾衣。
云兼晚色至,叶带秋声飞。
孤鹭忽惊去,片云明残晖。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溪边的景色,通过视觉、听觉等多角度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晚秋时节的美丽景象。 “傍溪多立石,迳转特勾衣。”这两句通过对溪边石头和山路变化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静态美。石头多立在溪边,似乎是在静静地守望着溪流,而山路随着地形的变化,呈现出独特的弧度,仿佛是衣服的皱褶。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 “云兼晚色至,叶带秋声飞。”这两句则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动态美。云彩在傍晚时分到来,带来了秋天的气息,而树叶在秋风中摇曳,带走了夏天的声音,带来了秋天的声音。这些细节描绘了秋天的自然变化,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丰富。 “孤鹭忽惊去,片云明残晖。”最后两句更是将视觉和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一只孤独的白鹭突然飞走,带走了诗人的视线,也带走了诗人的情感。片云在残晖中显得更加明亮,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诗人情感的寄托。这两句诗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感慨融为一体,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深刻和感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展现了秋日溪边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感慨。诗句中的细节描绘和情感寄托都十分到位,使得整首诗读起来让人感到愉悦和感动。
创作背景
**《题灵洞路》的创作背景与诗人范端臣游览灵洞的经历有关**。宋代的范端臣在游览了灵洞之后,被那里的美景所吸引,因此写下了这首《题灵洞路》。他在诗中描绘了灵洞的奇特景色,并通过对这些景色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了解更多《题灵洞路》的创作背景。
诗词关键字:
相关诗词
  • 1
    [清]
    苹洲小棹,约兜娘相共。
    岂意钱塘片帆送。
    逢故人江上,一路看山,宁料我过了恶泼灵洞。
    东瓯城下泊,孤屿中流,明月秋潮夜来涌。
    此际最消凝,苦忆西楼,想帘底玉钩亲控。
    舍旧枕珊瑚更谁知,有泪雨烘干,万千愁梦。
  • 2
    [唐]
    一径深窈窕,上升翠微中。
    忽然灵洞前,日月开仙宫。
    道士十二人,往还驭清风。
    焚香入深洞,巨石如虚空。
    夙夜备蘋藻,诏书祠张公。
    五云何裴回,玄鹤下苍穹。
    我本道门子,愿言出尘笼。
    扫除方寸间,几与神灵通。
    宿昔勤梦想,契之在深衷。
    迟回将不还,章绶系我躬。
    稽首谢真侣,辞满归崆峒。
  • 3
    [宋]
    孤烟灵洞远,未羡三茅山。
    柏子得妙见,梅花有奇攀。
    虽无金碧丽,高士昔所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