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高房山夜山图》

等闲吴越在毫端,叠巘微茫月影寒。
一曲危阑人独倚,江山浑作梦中看。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景色的描绘极其生动,充满了诗意。首句“等闲吴越在毫端”,开篇即写作者对吴越之景以“毫端”点染,表现出了诗人运笔的雄健,也透露出他一往无前、奋发蹈厉的壮怀。这句的言外之意是:在诗人心目中,吴越之地不过是他去往“毫端”的普通一隅,一个可供书写的地儿。他正是凭借卓越的才华、宏伟的气魄,对大江南北进行了广泛的审视和观察,凝神而驱思,于是那蜿蜒起伏、峥嵘峻峭的群峰逐渐浮现在他的笔下。 颔联“叠巘微茫月影寒”,写群峰叠嶂的远山在月光中显得朦朦胧胧,隐约可辨。这一联句颇得王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的韵味。然而诗人笔下的月色并非纯然的空灵、清朗,而是带有清寒之气。这种清寒之色又并非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而是随着距离的推移,随着观察的深入而逐渐感觉到,是诗人以精细的笔法来描绘月下之景。 诗的第三联“一曲危阑人独倚,江山浑作梦中看”,由写景转入写人。前句直接写出了诗人对月下远山的凝望,也间接表现了他那感伤的情怀;后句则表达了他对山川胜景的惊奇与赞叹。他似乎在遥望中看到了大江大山连绵起伏的雄伟气势和迷蒙景色的动人画面,但又觉得像是一场梦。这样的想象非常合乎诗人的情绪:当他孤清自守、远离京城时,看到祖国的山川景色,感受到壮丽景象和遗民血泪的反差,心潮激荡难平自不必说,“一曲危阑”更能见出他的孤寂之情。“人独倚”三个字也有双重意味,一方面是诗人倚着栏杆独看江南;另一方面则是说他思绪如发,无人共语。它暗示了诗人心中的痛苦与烦恼无人理解。然而作者正是用如画的描写,使得读者自己去体会其景、其情、其心。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景色的描绘极其生动,充满了诗意。同时,诗人又通过“危阑”、“梦中看”等语表达了孤寂之情和感慨之意。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意境深远而引人深思。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它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抒情展现了吴越之地的美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慨。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敏锐洞察力。
创作背景
《题高房山夜山图》是宋朝诗人王英孙的一首题画诗,高房山即高克明,是宋代的画家,善画山水、墨竹、花鸟,亦工佛道人物画,这幅《夜山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王英孙的这首诗就是根据这幅画作创作的。 至于这首诗具体的创作背景,抱歉暂时无法提供。您可以查阅更多的文献资料,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诗词关键字: 月影
相关诗词
  • 1
    [唐]
    大内曾持论,天南化俗行。
    旧房山雪在,春草岳阳生。
    晓了莲经义,堪任宝盖迎。
    王侯皆护法,何寺讲钟鸣。
  • 2
    [明]
    前代何人画山水,长安关仝营丘李。
    华原特起范中立,三子相望古莫比。
    亦有北苑与河阳,后来作者谁能当。
    米家小虎出逸品,力挽元气归苍茫。
    房山尚书初事米,晚自名家称绝美。
    艺高一代谁颉颃,只数吴兴赵公子。
    当时弭节匡庐峰,曾写太平兴国之神宫。
    五峰却立疑争雄,台殿突兀纷青红,中有云气随游龙。
    我对此图卧三日,遂令奇气生心胸。
    乱来学士遭漂荡,文艺草草谁能工。
    笔精墨妙心更苦,那得再有前贤风。
    於乎!
    乾坤浩荡江海阔,使我执笔将安从?
  • 3
    [明]
    范阳豪侠未销沉,总为燕歌动楚吟。
    白草金陵迷马迹,秋风贾峪隔岩阴。
    十年未洗尘随脚,万事还经雨到心。
    欲为房山留半日,簿书明发正骎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