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秋仲晦前菌阁》

终年无客到,辜负此林丘。
所以扶筇者,常为竟日游。
云将心共远,天与水争秋。
正尔沉吟处,斜阳不可留。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孤独和自然之美。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独自在山林中度过漫长的一天,表达了对孤独的深深喜爱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首联“终年无客到,辜负此林丘。”直接表达了诗人独自在山林中度过漫长一年的孤独生活。这里,“无客到”和“辜负”两个词表达了诗人的寂寞和失望,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反而对这片山林产生了深深的喜爱之情。 颔联“所以扶筇者,常为竟日游。”描绘了诗人如何用步行来享受这种孤独和自然之美。诗人经常整天在山林中游荡,用这种方式来欣赏自然的美景,享受孤独的乐趣。 接下来的两联“云将心共远,天与水争秋。”继续描绘了山林的美景。诗人将云彩和自己的心灵一起融入了这远离尘世的地方,天空和水面都成了秋天的象征,充满了诗情画意。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敬仰和欣赏。 最后一联“正尔沉吟处,斜阳不可留。”表达了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时的深深思考,对夕阳西下的留恋和无奈。这也体现了诗人对孤独和自然之美的深深的喜爱之情,他希望留住这一切美好的时光,但最终还是无法抗拒时间的流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独自在山林中度过漫长的一天,表达了对孤独的深深喜爱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
创作背景
张慎言的《秋仲晦前菌阁》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有关。诗中描述了秋天的山林、云雾、天空和水面等自然元素,以及诗人在其中的沉吟和思考。此外,诗题中的“菌阁”可能是指诗人居住或者观景的地方,也可能与诗人的生活环境和个人情感有关。总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需要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诗词关键字: 终年 斜阳 沉吟
相关诗词
  • 1
    [明]
    秋仲凄凄雨脚垂,那堪秋杪益如丝。
    登楼气色朱华尽,闭户云深碧藓滋。
    鸠雀凝阴犹自化,矰蛸挂牖正堪悲。
    遥怜江海羁人泪,却虑边陲胡马驰。
    ¤
  • 2
    [宋]
    西风卷痴云,欲压不堕地。
    化作碧孱颜,融结在空际。
    是名阳华岩,造物一何异。
    东山雨脚断,明月招我至。
    傍窥嵌窦深,密恐鬼神閟。
    细度穴寥风,旧无卑湿气。
    虚阁架其中,榜以浮岚美。
    下有潺湲溪,翻雪轰雷比。
    阁背两桥分,岩胁双龙起。
    石如缨络垂,整整翠緌委。
    又如鼙鼓形,挝击声颇厉。
    溪水相与喧,镗鞈乱宫徵。
    岩穷天忽开,木杪风自靡。
    坐久发毛寒,兴逸诗语绮。
    无人共一尊,有客自千里。
    山僧颇殷勤,相伴亦忘寐。

  • 3
    [元]
    藉草于苍苍万玉中,觞咏乐甚。
    道官王默堕者在焉,且盟其两柏森立间构亭,为游目骋怀之所。
    翌日赋此,记一时之概耳。
    望参差、冶城烟树。
    故人知在琳宇。
    绣衣来就论文饮,随意割鸡炊黍。
    欢乐处。
    忘尔汝。
    清谈况有神仙侣。
    一杯缓举。
    放远目增明,遥岑出翠,俯仰几今古。
    红尘梦,不到丹台紫府。
    寻真偶得佳趣。
    两株翠柏参天起,千亩渭川烟雨。
    君已许。
    向平分风月,挥洒锦囊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