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席尝栖一柏堂,至今鱼鼓诉凄凉。 溪山不掩中和气,发见随时草木香。 |
| 这首诗《研席尝栖一柏堂,至今鱼鼓诉凄凉。溪山不掩中和气,发见随时草木香》是由明朝诗人张宁所作。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诗。 首句“研席尝栖一柏堂,至今鱼鼓诉凄凉”,诗人描述了一个古老的柏堂,曾经是诗人研席休息的地方。如今,那个地方已经不再有人的气息,只有一只鱼鼓在诉说着凄凉。鱼鼓,一种古老的乐器,诗人用它来象征过去的记忆和过去的文化。 “溪山不掩中和气,发见随时草木香”,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中的一种和谐气氛,山清水秀,草木香甜,这都是中和之气的影响。中和之气是一种儒家的哲学理念,代表了和谐、平衡、中庸的思想。在这里,诗人用它来描绘自然景色,也用来比喻人的行为和态度,应该追求和谐,中庸之道。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诗人在柏堂中研席休息,感受到过去的文化和自然景色的和谐气氛,从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诗人希望人们能够追求和谐,中庸之道,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希望人们能够珍惜过去,欣赏自然,感悟人生。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