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折岩》
池绕九岩边,鸳鸯自在眠。 圆荷浮簇簇,翠葆静涓涓。 沾足三春雨,清和四月天。 庭空无一事,真乐付诗篇。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池塘景色。
首句“池绕九岩边”直接点明诗中描绘的场景是一个环绕着九个山岩的池塘,给人以一种自然、野趣盎然的感觉。“鸳鸯自在眠”则进一步描绘了池塘中的景象,鸳鸯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表现出一种宁静和平的氛围。
“圆荷浮簇簇,翠葆静涓涓”两句则更具体地描绘了池塘中的景色,圆圆的荷叶漂浮在水面上,形成了一簇簇的簇状,而绿色的荷叶在微风的吹拂下静静地流淌着。这些细节的描绘使人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池塘的宁静和美丽。
“沾足三春雨,清和四月天”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四月这个时节的欣赏。春雨滋润了大地,使得池塘更加美丽,四月天气清新平和,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最后“庭空无一事,真乐付诗篇”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的热爱。在这里,作者强调了田园生活的平静、和谐和自然,认为没有什么事情值得烦恼,真正的快乐应该付给诗歌去表现。这种思想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和对诗歌的热爱。诗句简洁明了,描绘细腻,使人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田园的美好和宁静。
|
创作背景
《九折岩》是宋代的诗人张声道创作的一首诗。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以及九折岩的特殊地貌等有关。要理解《九折岩》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作者经历**:张声道本人的人生经历和观点态度可能影响了他的创作。如果他在生活中遭遇了波折或者对人生的起伏有所感慨,这些情感可能会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2. **时代背景**: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歌创作尤为兴盛。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以及文学流派等,都可能对张声道的创作产生影响。
3. **九折岩的地貌特征**:九折岩是一种特殊的地貌,其蜿蜒曲折、起伏跌宕的特点可能激发了张声道的创作灵感。他可能通过描绘九折岩的景象,来表达对人生道路曲折的一种象征或隐喻。
综上所述,要准确了解《九折岩》的创作背景,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资料。
相关诗词
-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
-
梦中行路惊崩颓,下坂九折车轮摧。
忽然眼开百险失,方知行处息如雷。
-
君不见封狐雄虺自成群,冯深负固结妖氛。
玉玺分兵征恶少,金坛受律动将军。
将军拥旄宣庙略,
战士横行静夷落。
长驱一息背铜梁,直指三巴逾剑阁。
阁道岧峣上戍楼,剑门遥裔俯灵丘。
邛关九折无平路,
江水双源有急流。
征役无期返,他乡岁华晚。
杳杳丘陵出,苍苍林薄远。
途危紫盖峰,路涩青泥坂。
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
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
中外分区宇,夷夏殊风土。
交趾枕南荒,昆弥临北户。
川源饶毒雾,溪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