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书目》

博而寡要岂通儒,三万牙签亦太虚。
一编论语用不尽,世间何必许多书。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用来赞美一位学识渊博但善于取舍的读书人的。 首句“博而寡要岂通儒”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读书人的初步印象。这里的“博”意味着他广泛阅读,涉猎广泛,对各种知识都有所了解;而“寡要”则暗示他可能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消化,这可能意味着他虽然知识丰富,但可能没有深入理解其中的精髓。因此,“岂通儒”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初步质疑,是否他真的算得上一个通儒(即博学多才的儒者)。 接下来的“三万牙签亦太虚”进一步描绘了这位读书人的藏书之多,用“三万牙签”形容其藏书之丰富,暗示他是一个热爱阅读、知识丰富的人。然而,“亦太虚”表达了诗人对此的批评,尽管藏书丰富,但如果不能有效利用,就如同空虚的太空,未免浪费。 第三句“一编论语用不尽”是对这位读书人的转变描述,他开始深入阅读,并真正理解并消化《论语》中的知识,这表明他开始真正理解并运用他所学的知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 最后一句“世间何必许多书”则是对读书过多、知识过杂的反问,提醒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读书,不要被过多的书籍所困扰。 总的来说,这首诗赞美了这位读书人的学识渊博和善于取舍,同时也提醒人们应该如何正确地读书。诗人通过对比、反问等手法,表达了对读书和知识的深刻理解。
诗词关键字: 牙签 不尽 世间
相关诗词
  • 1
    [宋]
    少年读书目力耗,老怯灯光睡常早。
    一阳来复夜正长,城上鼓声寒考考。
    老僧劝我习禅定,跏趺正坐推不倒。
    一心无著徐自静,六尘消尽何曾扫。
    湛然已似须陀洹,久尔不负瞿昙老。
    回看尘劳但微笑,欲度群迷先自了。
    平生误与道士游,妄意交梨求火枣。
    知有毗卢一迳通,信脚直前无别巧。
  • 2
    [宋]
    万事不理问伯始,藉甚声名南郡胡。
    远孙白头坐郎省,乞身归来犹好书。
    手抄万卷未阁笔,心醉六经还荷鉏。
    愿公借我藏书目,时送一鸱开鏁鱼。
  • 3
    [宋]
    鸾台长史老野僧,月前病鹤霜後蝇。
    文书海里衮不了,黑花乱发双眼晴。
    故人同舍尤太史,敲门未揖心先喜。
    袖中倾下十解珠,五色光芒射窗儿。
    自言天风来帝旁,拾得复古殿中云一张。
    向来太上坐朝罢,胜日光风花柳暇。
    浣花仄理冰云容,宣城鸡距针芒锋。
    天颜有喜聊小试,西京书目供游戏。
    韩彭卫霍欣挂名,舒向卿云感书字。
    汉廷多少失意人,九京寸恨不作尘。
    一朝翻入圣笔底,昭回之光唤渠起。
    小臣滥巾缝掖行,手抄孝经不彻章。
    何曾下笔写史汉,再拜恭览汗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