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接笋岩》

儿童日报竹平安,新笋如何折一痕。
接住喜凭仙掌力,春风胡不长琅玕。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诗描绘竹笋的生长和对儿童们的报答。作者将儿童和竹笋的关系进行了巧妙地连接,从而描绘出一幅儿童们参与保护竹林、推动竹笋生长的画面,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诗人的创造。下面,让我们分步骤地分析这首诗: 首句“儿童日报竹平安”,生动地描绘了儿童们对于竹林和竹笋的关注。这里“报平安”三个字带有一定的祈愿成分,代表了儿童们对于竹林生长环境的关切和祝福,同时通过这种祝福表达出儿童们对竹笋成长的期盼。而“日报”则更加增强了这种持续性,显示了儿童们每天都会关心竹林的生长情况,并带来好消息。 第二句“新笋如何折一痕”,直接描述了新笋的生长状况,对那些有意无意折损竹笋的人进行了指责,表现了儿童们对竹笋的保护意识。这一句透露出儿童们的天真和纯真,他们对于新生的竹笋充满了喜爱和保护之情。 第三句“接住喜凭仙掌力”,通过一个想象中的场景描绘了儿童们的力量和智慧。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折损的竹笋重新接住,从而表现出他们对竹笋的关爱和保护。这里“仙掌力”的运用,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也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 最后一句“春风胡不长琅玕”,表达了作者对儿童们的赞扬和对春天的期待。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竹笋生长的季节,而儿童们的保护和关爱使得竹笋得以茁壮成长。这里“春风胡不长琅玕”一句,将儿童的保护行为与春天的到来联系起来,表现出作者的感激之情和对美好事物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儿童们对竹笋的保护行为,展现了他们的纯真、善良和智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儿童们的赞扬和对春天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生动,富有童趣,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内涵的佳作。
创作背景
**《接笋岩》是宋朝诗人林锡翁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绘了春天破土而出的竹笋的形象**。诗人通过对竹笋的描绘,表现了自然生命的顽强和生机勃勃,同时也借物言志,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和人生的积极态度。其创作背景应该是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古诗文网站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诗词关键字: 春风 儿童 日报
相关诗词
  • 1
    [宋]
    天下名山说武夷,高峰晴树碧云齐。
    望穷石鼎疑无地,行到山根却有梯。
    茅屋成村多卜隐,草书悬壁半留题。
    几时扫断红尘路,一叶渔舟九曲溪。
  • 2
    [唐]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
  • 3
    [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