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果庵》
居廛终是俗,饭罢即禅房。 竹荫一庭绿,荷分两岸香。 拙鸠呼雨缓,老衲补衣忙。 不厌频来此,岩深风自凉。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禅房的宁静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禅宗文化的热爱。
首联“居廛终是俗,饭罢即禅房”,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向往和向往之情。尽管生活在世俗中,但诗人始终保持着对禅宗文化的热爱和追求,每次吃饭过后都会去禅房修行。
颔联“竹荫一庭绿,荷分两岸香”,描绘了禅房周围的景色。庭院的竹子形成了一片绿荫,荷花在水中绽放出香气,这些自然元素与禅宗的清净、空灵相互呼应,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
颈联“拙鸠呼雨缓,老衲补衣忙”,通过描绘禅房中的生活细节,展现了禅师们的生活状态。老和尚忙碌着修补衣服,而笨拙的鸠鸟则呼唤着下雨,这些细节生动地描绘出了禅宗生活的真实感和自然感。
尾联“不厌频来此,岩深风自凉”,表达了诗人对禅宗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诗人不厌其烦地频繁来到这里,因为这里的岩壁深邃,风自凉爽,给人一种清净、平和的感觉。这也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敬仰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禅房的描绘和诗人内心的表达,展现了禅宗文化的魅力。通过对自然元素和生活中的细节的描绘,展示了禅宗生活的真实感和自然感,让人感受到禅宗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美好。同时,诗人对禅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
徐月溪的《智果庵》是一首描绘禅寺生活的诗,创作背景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佛教文化的影响:宋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高峰期,佛教文化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徐月溪作为当时的文人,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禅寺生活的向往和理解。
2. 自然环境的启发:诗中的智果庵位于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周围有竹林、荷塘等景观。徐月溪借助自然环境的元素,营造了宁静、祥和的氛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3. 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人在诗中描述了禅寺生活的宁静、朴实,与世俗生活的繁忙、浮躁形成鲜明对比。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以及对禅宗生活方式的向往。
综上所述,徐月溪的《智果庵》是在佛教文化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启发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等背景下创作的。
相关诗词
-
涨水返旧壑,飞云思故岑。
念君忘家客,亦有怀归心。
三间得幽寂,数步藏清深。
攒金卢橘坞,散火杨梅林。
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
云崖有浅井,玉醴常半寻。
遂名参寥泉,可濯幽人襟。
相携横岭上,未觉衰年侵。
一眼吞江湖,万象涵古今。
愿君更小筑,岁晚解我簪。
-
吕侯妙章句,珠玉走邻境。
想当落笔时,豪迈不淹顷。
智果古精舍,松篁转冈岭。
幽人所盘礴,俗客作远屏。
春云忽解剥,林日光炯炯。
门迎有高僧,乌用赋渴井。
开缄读数过,令我发深省。
老来习懒放,万事废不整。
犹怜閒中趣,日月颇增永。
何当遂浮家,百口具舴艋。
不见六一翁,梦寐在清颍。
人生会如意,向晚果得请。
-
湖曲春风正禁烟,试茶味此石间泉。
坡仙忽忆黄州梦,潛老初拈智果禅。
几客醉游三月里,一联诗兆七年前。
题梁妙墨如新染,合与云崖浅井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