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题清江常宰道院》

古人牧民如赤子,今人临民用笞箠。
孰知官府本无事,独恨庸人扰之耳。
临邛有客腰铜章,三年为吏先慈祥。
老农共说长官好,桑柘阴中民小康。
公庭閒暇雁鹜散,燕坐胡床清昼长。
拨烦何自文书省,治道由来贵清静。
不须柱下五千言,洙泗六经无猛政。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人与今人对待百姓的不同方式,表达了对清静无为、仁政爱民的政治理想的赞美。 首联通过对比,描绘了古人以仁爱之心治理百姓,而今人则以鞭策和惩罚的方式对待百姓。这种对比突出了古代官员的仁慈和现代官员的严厉,为后文的赞美和批评做了铺垫。 颔联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官府本应无事的感慨,但遗憾的是庸人却常常扰民。这反映了官场上的种种弊端,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颈联描绘了一位贤良的官员形象,这位官员在邛崃担任三年官吏,待人慈祥,深受百姓爱戴。老农们纷纷称赞他为好官,田野间百姓生活安康。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这位官员的仁政,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官员的赞美。 随后几联中,诗人进一步赞美这位官员在公庭闲暇时,如同大雁和鸭子般散去,在胡床上享受清闲的白昼。他明白拨烦之道并非从文书省中找寻,而是贵在清静无为的政治理念。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官员的钦佩之情,也体现了他的政治理想。 最后,诗人指出,无需效法古代的猛政,只需遵循洙泗六经之道即可。这表达了他对儒家仁政爱民思想的认同,也体现了他的政治信仰。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古代官员和现代官员的对比,表达了对清静无为、仁政爱民的政治理想的赞美。同时,也揭示了官场上的种种弊端,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上一首
《鸦》
诗词关键字: 六经 赤子 庸人
相关诗词
  • 1
    [唐]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 2
    [元]
    林泉隐居谁到此,有客清风至。
    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间事。
    争甚么半张名利纸!
  • 3
    [元]
    樵夫觉来山月底,钓叟来寻觅。
    你把柴斧抛,我把鱼船弃。
    寻取个稳便处闲坐地。
    绿蓑衣紫罗袍谁为你,两件儿都无济。
    便作钓鱼人,也在风波里。
    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