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清江常宰道院》 临邛有客腰铜章,三年为吏先慈祥。

临邛有客腰铜章,三年为吏先慈祥。

意思:临邛有客人腰铜章,三年为吏先慈祥。

出自作者[宋]王炎的《题清江常宰道院》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古人与今人对待百姓的不同方式,表达了对清静无为、仁政爱民的政治理想的赞美。 首联通过对比,描绘了古人以仁爱之心治理百姓,而今人则以鞭策和惩罚的方式对待百姓。这种对比突出了古代官员的仁慈和现代官员的严厉,为后文的赞美和批评做了铺垫。 颔联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对官府本应无事的感慨,但遗憾的是庸人却常常扰民。这反映了官场上的种种弊端,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 颈联描绘了一位贤良的官员形象,这位官员在邛崃担任三年官吏,待人慈祥,深受百姓爱戴。老农们纷纷称赞他为好官,田野间百姓生活安康。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这位官员的仁政,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官员的赞美。 随后几联中,诗人进一步赞美这位官员在公庭闲暇时,如同大雁和鸭子般散去,在胡床上享受清闲的白昼。他明白拨烦之道并非从文书省中找寻,而是贵在清静无为的政治理念。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官员的钦佩之情,也体现了他的政治理想。 最后,诗人指出,无需效法古代的猛政,只需遵循洙泗六经之道即可。这表达了他对儒家仁政爱民思想的认同,也体现了他的政治信仰。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古代官员和现代官员的对比,表达了对清静无为、仁政爱民的政治理想的赞美。同时,也揭示了官场上的种种弊端,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古人牧民如赤子,今人临民用笞箠。
孰知官府本无事,独恨庸人扰之耳。
临邛有客腰铜章,三年为吏先慈祥。
老农共说长官好,桑柘阴中民小康。
公庭閒暇雁鹜散,燕坐胡床清昼长。
拨烦何自文书省,治道由来贵清静。
不须柱下五千言,洙泗六经无猛政。

关键词解释

  • 铜章

    读音:tóng zhāng

    繁体字:銅章

    意思:(铜章,铜章)
    古代铜制的官印。
      ▶唐以来称郡县长官或指相应的官职。
      ▶汉·应劭《汉官仪》:“千石至三百石铜印。六百石铜章墨绶。”
      ▶唐·岑参

  • 慈祥

    读音:cí xiáng

    繁体字:慈祥

    短语:慈 心慈手软 仁 仁爱 大慈大悲 慈和 慈善

    英语:(a) kindly (person)

    意思:慈爱和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