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作品赏析
这首诗《咏怀诗》写得非常有意境,充满了诗情画意,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追求。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居所,周围环绕着千株松树,两函经书在松树下静静摆放。诗人身形似鹤形,显得非常飘逸,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这样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仙境之中。 其次,诗人通过“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追求内心平静、超脱世俗的愿望。他希望通过与自然的交流,达到心灵的净化和升华。这种追求不仅体现了诗人的精神境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重视和追求。 第三,“选得幽居惬野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幽居生活的喜爱和满足之情。他选择这个地方,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野情,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喜爱。这种情感既是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 最后,“月下披云啸一声”这句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月光下,诗人披着云雾,发出了一声长啸,这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也展示了他的自由和洒脱。这种表现手法既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也展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追求。它既有对生活的热爱,也有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既有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也有对自由和洒脱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创作背景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的创作背景与作者李翱和药山惟俨禅师的交往有关。李翱在担任朗州(今湖南常德)刺史时,药山惟俨禅师驻锡的药山道场正好在他的治下。李翱早就景仰药山禅师的声名,虽然以太守之尊屡请禅师不至,但他最终还是亲自拜山访问。在药山,惟俨禅师手执经卷诵读,对李翱不理不睬。李翱性急,见此情景便说“见面不如闻名”,拂袖而出。这时惟俨禅师回过头来说:“太守何得贵耳贱目?”意思是相信耳朵的虚闻还是相信眼睛的实见呢?这句话让李翱心中一震,于是他又回去谢过禅师并请教大道。禅师用“云在青天水在瓶”来回答他对于“如何是道”的提问。李翱悟性不凡,当下欣然领悟,并题诗二首赠给惟俨禅师。
诗词关键字: 幽居 终年 身形
相关诗词
  • 1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2
    [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 3
    [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