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佛见笑花》

芳葩丰美折轻杜,想是只园秀气钟。
解使金仙犹动色,窥阑谁不解愁容。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花卉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赞叹。 首句“芳葩丰美折轻杜”中,“芳葩”指的是美丽的花朵,“丰美”则是对花朵形态的赞美,而“轻杜”则是杜鹃花的别称。这句诗通过描绘杜鹃花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 第二句“想是只园秀气钟”中,“只园”指的是佛教寺庙中的花园,“秀气钟”则是指花园中的灵气汇聚。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花园中花卉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花园的敬仰之情。 第三句“解使金仙犹动色”中,“金仙”指的是佛教中的佛像,“动色”则是指佛像因花的美而动容。这句诗表达了花卉的美丽足以让佛像也为之动容,进一步强调了花卉的美丽。 最后一句“窥阑谁不解愁容”中,“窥阑”是指欣赏花木,“愁容”则是指花木因季节更替或风雨等自然因素而呈现出的忧郁之色。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花木的怜悯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花卉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和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创作背景
《佛见笑花》是宋朝诗人杨巽斋创作的一首诗。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是,可以从诗的内容和题目来推断一些可能的背景。 首先,诗题《佛见笑花》指的是一种花,这种花在开放时非常美丽,让人感到欢喜。因此,诗人可能是在欣赏这种花时,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此外,诗中还描绘了这种花的形态和特点,以及人们对这种花的喜爱之情。诗人可能通过观察和感受,将这种美好的景象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总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生活的体悟有关。
诗词关键字: 愁容 不解
相关诗词
  • 1
    [宋]
    倚剑且勿叹,听我《行路难》。
    世途反覆多波澜,焦原九折未为艰。
    君不见汉谣斗粟歌未阑,长门一夕秋草残。
    骨肉之恩尚如此,何况他人方寸间。
    又不见绛侯身荣应系狱,贾生终对长沙鵩。
    功成更觉小吏尊,才高宁避明时逐。
    所以赤松子,远赴中林期。
    谁能吴江上,见笑鸱夷皮。
    骊龙有珠在沧海,劝君逆鳞勿婴之。
    子推介山下,屈原湘水湄。
    当时枘凿自不量,至今憔悴令人悲。
    行路难,难为言。
    沧浪一棹且归去,长安大道横青天。
  • 2
    [唐]
    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
    西船见笑苦迟钝,汗流撑折百张篙。
    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任天理。
  • 3
    [明]
    窗前新栽楸子树,去岁移自东君家。
    根深土冻重莫致,挽以两犍载一车。
    方经旬日即蓓蕾,秋深结子如丹砂。
    人言此特余气耳,来岁未必能芬葩。
    我初闻之稍惊怪,重以土俗相传夸。
    今年春风已撩乱,千株万卉皆萌芽。
    南山青翠远可见,独有此树犹枯杈。
    我征前言苦不乐,行怜坐惜恒咨嗟。
    连朝病困闭门卧,梦寐犹忆花如何。
    今晨勿药强起坐,眊焉两瞳如隔纱。
    推窗一见笑绝倒,葱葱满树开成霞。
    冰绡素锦谁剪刻,小红轻翠相交加。
    日光照耀春欲醉,翩翩蜂蝶争纷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