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兜率寺淳熙三年孟春作》
月色半古寺,虫声杂疏钟。 江城缭山色,星斗摇空蒙。 徐行不自觉,徙倚树影中。 忽然变烟雨,江上东南风。 |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通过描绘月色、虫声、江城、山色、星斗、疏钟、树影、烟雨等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首联“月色半古寺,虫声杂疏钟”,描绘了月色下的古寺和周围的虫声和疏钟。月色朦胧,半隐半现的古寺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神秘,虫声和疏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
颔联“江城缭山色,星斗摇空蒙”,诗人将目光转向了江城和远处的山色。江城环绕着山色,星斗在夜空中摇曳着朦胧的光彩。这一联描绘了山城夜色的壮丽景象,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颈联“徐行不自觉,徙倚树影中”,诗人漫步在树影中,慢慢地行走,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了这里。他徘徊着,不停地移动着脚步,沉浸在这美丽的夜色中。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平静和从容。
尾联“忽然变烟雨,江上东南风”,描绘了突然之间出现的烟雨和江上的东南风。这一联打破了前文的宁静,使整个画面变得生动起来。烟雨中的江城更加神秘,东南风的出现也给画面增添了几分动态和活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平静和从容。诗人通过对山水的热爱和向往之情,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提醒人们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
创作背景
《台州兜率寺淳熙三年孟春作》是宋代诗人林宪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首先,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诗词创作极为兴盛。林宪作为宋代的文人,受到了时代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创作才能。
其次,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还与台州兜率寺的环境有关。兜率寺是一座佛教寺庙,林宪在此游览或居住时,受到了寺庙宁静、庄重氛围的启发,从而产生了创作的灵感。同时,寺庙的建筑、佛像以及僧侣的修行生活也可能成为他创作的素材。
此外,诗题中的“淳熙三年孟春”表明了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即淳熙三年的春季。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气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都可能对诗歌的创作产生影响。
总之,《台州兜率寺淳熙三年孟春作》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宋代的文化背景、诗歌创作风气、台州兜率寺的环境以及作者林宪的个人经历等多方面因素。
相关诗词
-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寿花戴了。
山童问、华庚多少。
待瞒来、又怕旁人笑。
况戒腊、淳熙可考。
大衍之用恰恰好。
学易後、尚一年小。
谢屐唐衣眉山帽。
薰风送下蓬岛。
生巧。
吕翁昨夜锺离早。
又曾参、两个先生道。
又也曾偷桃啖枣。
百屋堆钱都不要。
更不要、衮衣茸纛。
但要酒星花星照。
鹘笑到老。
-
伽陀坐断碧岩阴,手眼无非利物心。
借我初庚涤袢暑,泠风美荫木千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