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白石山》

日车未访到仙宫,日脚将西又转蓬。
莫怪登山能草草,祗缘行李自匆匆。
玉棺已去人何在,石鼎虽存味早空。
休羡古来名与迹,几多丘壑在胸中。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作者登山时的所见所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首联“日车未访到仙宫,日脚将西又转蓬。”诗人以日车比喻人生,以仙宫比喻理想的境界,表达了未能达到理想境界的遗憾。同时,又以日脚将西又转蓬来比喻人生短暂,表现出对时间的紧迫感。 颔联“莫怪登山能草草,祗缘行李自匆匆。”诗人以匆忙的行旅来比喻人生的奔波,表达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同时,“草草”一词,也表现出对人生经历的无奈和感叹。 颈联“玉棺已去人何在,石鼎虽存味早空。”这两句是对人生的进一步思考,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迁。玉棺已去人何在,意味着人生中的美好事物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逝;石鼎虽存味早空,则表达了人生中的追求和理想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空虚。 尾联“休羡古来名与迹,几多丘壑在胸中。”诗人以“名与迹”比喻人生的荣誉和成就,表达了对这些的淡然处之的态度。同时,“几多丘壑在胸中”则是诗人对自我修养的自信和追求,表示自己内心已经拥有了很多的智慧和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登山所见所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包括人生的短暂、无常、变迁以及自我修养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创作背景
宋晋之的《白石山》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游览白石山的经历有关。白石山是中国的一座著名山峰,风景优美,有很多仙人传说和历史文化遗迹。宋晋之在登山游览过程中,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以及历史的沧桑,因此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诗歌表达了宋晋之对白石山美景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变迁和人生短暂的感慨。诗歌运用了许多意象和象征手法,表现了宋晋之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词关键字: 丘壑 已去 何在
相关诗词
  • 1
    [唐]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 2
    [宋]
    落落南冠自结缨,桁杨卧起影纵横。
    坐移白石知何世,梦断青灯问几更。
    国破家亡双泪暗,天荒地老一身轻。
    黄粱得失俱成幻,五十年前元未生。
  • 3
    [元]
    白石空销战骨,清泉不洗飞埃。
    五云多处望蓬莱。
    鞭石谁能过海。
    一夕神游八表,众星光拱三台。
    天公元不弃非才。
    坐我金银世界。
宋晋之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