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过严君平古井》

严平本高尚,远蹈古人风。
卖卜成都市,流名大汉中。
旧井改人世,寒泉久不通。
年多既罢汲,无禽乃遂空。
如何属秋气,唯见落双桐。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描绘一位高尚的隐士严平,他远离尘世,居住在古人的风范之中。诗中通过描绘严平的生活环境、行为方式以及他的精神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隐士的敬仰之情。 首联“严平本高尚,远蹈古人风。”描绘了严平的高尚品质和追求古人的风范。这一联通过“高尚”和“古人风”两个词,表达了诗人对严平的敬仰之情。严平的行为和态度,仿佛是古人的风范在现代社会的再现,这无疑是对严平的极高赞扬。 颔联“卖卜成都市,流名大汉中。”描绘了严平在成都市卖卜,声名远播于大汉中。这反映了严平不避世俗的纷扰,敢于面对世人的评价,他不在乎虚名,只是以自己的方式过着简朴的生活。 颈联“旧井改人世,寒泉久不通。”描绘了严平所居住的环境,这个曾经是古井的井水已被改造成适合人世生活的井,但是寒泉却已经不通。这可能象征着严平生活的环境虽然已被改变,但是他的精神世界仍然保持着清净和冷峻。 尾联“如何属秋气,唯见落双桐。”最后两句以秋天的梧桐落叶来象征严平的孤独和清高。这表达了诗人对严平的深深同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这种高尚品质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描绘严平的高尚品质和行为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精神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和批判,表达了诗人对简朴、清净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过严君平古井》是唐朝诗人郑世翼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通过凭吊严君平古井,表达了作者对古代高士的仰慕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感慨。创作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背景: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浮躁,人们追求功名利禄,很难保持内心的平静。因此,一些诗人通过凭吊古迹,表达对古代高士的敬仰,以期在精神上寻求寄托和慰藉。 2. 个人经历:郑世翼本人可能在生活中遭遇了一些困境或不满现状,因此对严君平这样的古代高士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 3. 文学传统:在古代文学中,凭吊古迹是一种常见的题材,诗人通过缅怀古人,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或期望。 综上所述,《过严君平古井》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社会背景、作者个人经历和文学传统等方面。
诗词关键字: 大汉 人世 不通
相关诗词
  • 1
    [现代]
    无端来此送残春,一角湖楼独怆神。
    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犹忆去年人。
    过江愍度饥难救,弃世君平俗更亲。
    解识蛮山留我意,赤榴如火绿榕新。
  • 2
    [宋]
    一曲狂歌,有百馀言,说尽一生。
    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
    蹭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
    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空馀豪气峥嵘。
    安得良田二顷耕。
    向临邛涤器,可怜司马,成都卖卜,谁识君平。
    分则宜然,吾何敢怨,蝼蚁逍遥戴粒行。
    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啼莺。
  • 3
    [唐]
    银河半倚凤凰台,玉酒相传鹦鹉杯。
    若见君平须借问,仙槎一去几时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