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宿日观东房诗》

曾入桃溪路,仙源信少双。
洞霞飘素练,藓壁画阴窗。
古木愁撑月,危峰欲堕江。
自吟空向寂,谁共倒秋缸。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仙境般的美景,表达了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首联“曾入桃溪路,仙源信少双”,诗人描绘了自己曾经走过桃溪路,但却很少在仙源找到与之相配的双双鸳鸯。这里的“桃溪路”和“仙源”都是象征着美好的地方,诗人通过描绘这些地方,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而“信少双”则表达了对于美好事物的稀少和珍贵,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颔联“洞霞飘素练,藓壁画阴窗”,诗人描绘了仙境中的景色,洞中飘动的霞光如同白色的绸缎,藓壁上的画窗则透出阴暗的光线。这里的“洞霞”和“藓壁”都是象征着仙境中的美景,而“飘素练”和“画阴窗”则描绘了这些美景的具体细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颈联“古木愁撑月,危峰欲堕江”,诗人描绘了仙境中的景物和环境,古木高耸入云,遮住了月亮,给人以苍茫的感觉;危峰高耸入天,似乎随时都要坠入江中。这里既有景色的美丽,也有对于生命的无常和不可预知的恐惧感的描绘。 尾联“自吟空向寂,谁共倒秋缸”,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孤寂和没有人可以和自己分享美丽的事物和情感的寂寞心情,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无法得到满足的遗憾之情。这里既有对美好的渴望和追求,也有对于命运的无奈和孤独感的描绘。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无法得到满足的遗憾之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仙境般的美景,让人感受到自然和生活的美好。同时,这首诗也充满了诗意的美感和情感的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宿日观东房诗》是唐朝诗人李质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唐代末年的社会状况以及李质的个人经历有关。唐代末年,吏治黑暗,腐败盛行,百姓生活困苦。李质作为朝廷官员,目睹了社会的混乱和民众的苦难。在一次借宿农家的过程中,他亲身感受到了下乡差役对农民的欺压敲诈,对此深感同情和无奈。虽然他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心愿,却无力改变时局。因此,他以自己的所见所想为创作背景,写下了这首《宿田家》,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农民的同情。
诗词关键字: 古木 壁画
相关诗词
  • 1
    [明]
    知是峨眉第几盘,客僧愁宿日低山。
    头陀指与烟生处,只隔红霞四五湾。
  • 2
    [宋]
    金兵据城坚如石,鞑人人关平如席。
    秋高塞上沙草愁,夜半军中羽书急。
    符麟留钥汉宗姓,风鹤为兵谢安侄。
    貔貅野宿日增灶,鼪鼯陆梁夜鸣镝。
    肯携金印问钱谷,盍上玉堂调笔墨。
    时平书生坐迂阔,气盖廷臣工激直。
    烟尘所喜毛发青,冰雪其清肝胆白。
    朱雀桥深橘香美,白鹭洲寒荻花湿。
    我所思兮丁令威,欲往从之语胸臆。
  • 3
    [宋]
    别君当以诗,此物不充饥。
    二事交为病,吾曹均坐兹。
    欲谈殊烂漫,趣去苦凄悲。
    晚宿投幽寺,翻思赴野期。
    风灯半明灭,雨叶乱纷披。
    安石畏作别,渊明当语离。
    萍蓬居靡定,燥湿志难移。
    问隐俱携弟,躬耕皆有儿。
    怀哉衡泌乐,可以共栖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