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樵歌三首》

上山斸山山丁登,下山嵌山山棱层。
秋残日暮归来晚,茅檐洗脚月又明,明朝早入芙蓉城。
作品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首先因为它描绘的自然景色十分美丽。上山,砍山,登顶,下山,又嵌又层,这些词描绘出山峦起伏,连绵不断的景象。而“秋残日暮归来晚”则增添了诗的意境,使人仿佛能想象出诗人傍晚时分在山间劳作的情景。 “茅檐洗脚月又明,明朝早入芙蓉城。”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下山之后的生活,他在茅屋前洗脚,此时月亮已经升起,明亮的月光洒在茅屋上。而“明朝早入芙蓉城”则暗示了诗人即将开始新的一天,早晨他会早早地进入城市。 整首诗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明快的感觉,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美丽的大自然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魅力。同时,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流畅,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诗中的意象如山、峰、茅屋、月亮等都十分生动形象,使人仿佛能够看到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自然气息和生命力的诗篇,它通过优美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创作背景
《樵歌三首》是宋朝诗人郑起的作品。这三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郑起是一位山林隐士,他对山林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对砍伐木材的樵夫有着特别的关注。他通过《樵歌三首》描绘了樵夫的生活,表达了对其辛勤劳动的赞美。 在第一首诗中,诗人描绘了樵夫在深山老林中砍柴的场景,展现了他们勤劳且艰苦的生活。第二首诗则表现了樵夫在劳动中喊号子的场景,通过铿锵有力的号子声,传达出樵夫们的力量和坚韧精神。第三首诗则侧重于表现樵夫劳动归来的场景,展现了他们满载而归的喜悦。 这三首诗的创作背景还与社会现实有关。当时社会贫富差距较大,许多穷苦人民不得不靠砍柴为生。郑起通过《樵歌三首》反映了这一社会现象,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关注。 总之,《樵歌三首》的创作背景与郑起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及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注密切相关。
下一首
《句》
诗词关键字: 茅檐 上山 下山
相关诗词
  • 1
    [元]
    买陂塘旋栽杨柳,闲人有此忙务。
    平泉绿野吾无羡,仅看一蓑烟雨。
    舟泊渚。
    更把钓观鱼,宛在池中屿。
    掀髯自语。
    待月到天心,风来水面,笑领此时趣。
    堤边路。
    *药邻翁相许。
    阿蒙非复吴吕。
    西山如画花如锦,专待公来寻句。
    瓢挹醑。
    听牧唱樵歌,高下从吾谱。
    何须说古。
    只待漏东华,软尘千尺,应不到兹圃。
  • 2
    [明]
    夕云敛余晖,稍稍归鸟集。
    清磬林际浮,樵歌峰外急。
    怀人南斗边,露下银汉湿。
    瑶草春复生,深山共谁拾。
  • 3
    [明]
    东吴市中逢醉樵,铁冠欹侧发飘萧。
    两肩矻矻何所负,青松一枝悬酒瓢。
    自言华盖峰头住,足迹踏遍人间路。
    学书学剑总不成,惟有饮酒得真趣。
    管乐本是王霸才,松乔自有烟霞具。
    手持昆岗白玉斧,曾向月里砍桂树。
    月里仙人不我嗔,特令下饮洞庭春。
    兴来一吸海水尽,却把珊瑚樵作薪。
    醒时邂逅逢王质,石上看棋黄鹄立。
    斧柯烂尽不成仙,不如一醉三千日。
    于今老去名空在,处处题诗偿酒债。
    淋漓醉墨落人间,夜夜风雷起光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