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不见昌黎谏佛骨,竟莫遂请水火投。 中丞击妖蛇,此蛇初不为民尤。 宁如立斩兴妖偶,卓哉伟见吾邦侯。 吁嗟三辅州,尚鬼逾蛮酋。 此辈生身已丽法,尚何智慧灵诸幽。 惟伊奸凶愚尔俗,假凭威毒相仇仇。 依乘土木作幻怪,窍取备味神其谋。 降凶破伪砉一剑,较功韩孔兹为优。 嗟嗟愿公宝此剑,更烦借截奸臣头。 |
| 这首诗以豪迈的笔触,热情地赞美了唐朝一位英勇的中丞。诗中通过列举中丞谏佛骨、击妖蛇、破降凶伪的事迹,表达了对这位中丞的敬仰和赞美之情。 首段通过引用“昌黎谏佛骨”的故事,表达了对中丞敢于直言、为民请命的品质的赞美。接着,诗中又列举了中丞击妖蛇、破降凶伪的事迹,表达了对中丞英勇果敢、为民除害的赞扬。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对中丞的品格进行了深入的赞美。他指出中丞的公正严明,能够斩妖除害,破除邪恶,比韩愈破除迷信的功绩还要优秀。最后一段,诗人再次表达了对中丞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希望中丞能够继续保持这种高尚的品格,为民除害,斩奸臣头。 整首诗语言简练有力,情感真挚热烈,表达了对中丞的敬仰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迷信、邪恶势力横行的情况,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慨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热情洋溢的赞歌,通过对中丞的事迹进行赞美,表达了对正义、公正、勇敢等美好品质的追求和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