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梵才上人归天台》

几年瓶钵帝城栖,看尽尘劳息尽机。
诗妙偶因馀力到,名高却与本心违。
云深路入千山去,岁晚身携一锡归。
林下应逢旧猿鹤,得无惊见紫檀衣。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含深意、寄托情感的诗。诗人寓居帝城多年,像一只小瓶子小钵在宫廷栖身,看尽了尘世中的纷繁劳碌,最终归隐的决心使得一切繁杂的心机消散于无形。此诗的艺术魅力得益于其细腻的表现手法和精妙的描绘。 诗人对诗句的表达并非直接而激烈的,而是通过一种隐喻和暗示的方式,将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表达出来。诗的妙处偶然因为余力得到展现,这正符合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平静的意愿。然而,名声的高涨却与诗人的本心相违背,暗示了诗人对名利的淡然态度与外界对他的期待之间的矛盾。 “云深路入千山去,岁晚身携一锡归。”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归隐的决心和孤独的旅程。诗人将要离开繁华的城市,走向深山,远离尘嚣,携带着简单的锡杖,独自踏上归途。这一描绘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决心和孤独,也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尘世的超脱。 最后,“林下应逢旧猿鹤,得无惊见紫檀衣。”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环境。在林下,诗人应该会遇到旧时的猿鹤,他们看到诗人穿上的紫檀衣应该不会惊讶,暗示了诗人的归隐生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整首诗的情感深沉而内敛,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尽管诗人的名声高涨,但他依然坚守本心,追求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和谐。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情感,也展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和人生智慧。
创作背景
**《送梵才上人归天台》是宋朝诗人吴育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诗人的友人梵才上人返回天台有关**。梵才上人是一位僧人,与吴育有深厚的友谊。当梵才上人决定返回天台时,吴育写下此诗以表达对他的送别之情。诗歌描绘了友人离去的场景,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友人的祝福。
诗词关键字: 本心 紫檀
相关诗词
  • 1
    [唐]
    二月江南山水路。
    李花零落春无主。
    一个鱼儿无觅处。
    风和雨。
    玉龙生甲归天去。
  • 2
    [宋]
    梵译千篇广,归心一念生。
    浮杯识海岸,持钵去王城。
    雨彴春莓滑,香盆漏叶轻。
    遥知守庵虎,先辨锡环声。
  • 3
    [唐]
    处处烟霞寻总遍,却来城市喜逢师。
    时流见说无人在,年纪唯应有鹤知。
    大药已成宁畏晚,小松初种不嫌迟。
    长忧一日归天去,未授灵方遣问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