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十八贤台》

台下衣冠已化尘,台前颜色尚如新。
林泉合是修行社,岩穴谁非避世人。
好鸟岂知当日事,幽花何似昔时春。
老僧不解论今古,应笑徘徊问隐沦。
作品赏析
这首诗《台下衣冠已化尘,台前颜色尚如新》是一首描绘历史遗迹的诗,通过对台前台后景象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联“台下衣冠已化尘,台前颜色尚如新”描绘了台前的景象,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但台前的颜色依旧如新,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而台下的景象则已经化为尘土,物是人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对比,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无情和历史的变迁。 颔联“林泉合是修行社,岩穴谁非避世人”进一步表达了对人生和修行的思考。诗人认为,无论是隐居在林泉还是岩穴中,都是为了寻求心灵的平静和修行。这里并没有贬低世俗的意思,而是强调了人生在世,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颈联“好鸟岂知当日事,幽花何似昔时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认为,那些美好的鸟儿和幽静的花朵,依旧保持着过去的美丽和生机,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岁月。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尾联“老僧不解论今古,应笑徘徊问隐沦”则表达了对隐居者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人认为,那些修行者在面对古今的问题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而诗人自己则因为对人生的思考而徘徊不前,应该向隐居者学习。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的无情、历史的变迁、人生的无常、修行的意义以及对隐居者的敬仰等主题。诗人通过对自然和历史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诗词关键字: 岩穴 避世 衣冠
相关诗词
  • 1
    [唐]
    来多不似客,坐久却垂帘。
    虹收千嶂雨,潮展半江天。
    诗因试客分题僻,棋为饶人下著低。
    伤心尽日有啼鸟,独步残春空落花。
    唯陪北楚三千客,多话东林十八贤。
    乍当暖景飞仍慢,欲就芳丛舞更高。
  • 2
    [明]
    天球卞璧为世瑞,遇贵则贱贱则贵。
    形山之宝迥不同,赫然谁敢当头觑。
    我笑庐山十八贤,莲漏声中门眼睡。
    独有渊明解见机,瞥尔攒眉便归去。
    上人亲自山中来,老我不必频频举。
    铁牛耕破舌头皮,有口莫吸西江水。
  • 3
    [宋]
    握手论盟二十年,瘦筇曾约上危巅。
    雪崖未遂同观瀑,玉沼何期促孕莲。
    桐叶成阴愁引月,菊花无酒冷含烟。
    细看新补东林传,十八贤中又一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