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谒馆阁校勘欧阳公》

此日登史阁,高风孰可追。
学期明主佐,道许后生师。
余岂能自信,公真不我欺。
微躬托所厚,惭愧异新知。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忠于国家、以国家为己任的诗。诗中描述了诗人登临史阁的感慨,表达了他对明主、后生、公的敬仰和信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和担当。 首句“此日登史阁,高风孰可追”,描绘了诗人登临史阁的情景,表达了他对高风亮节的追慕和向往。这里“高风”是指高尚的品格和节操,诗人以史阁为背景,以表达自己的高尚追求。 第二句“学期明主佐,道许后生师”,表达了诗人对于为明主辅佐、为后生楷模的志向和责任。这是诗人的信仰和担当,也是他对国家、对人民的承诺。 第三句“余岂能自信,公真不我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自信和对公的信任。诗人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责任,同时也相信公的判断和指引。这是诗人对自己和国家的信心和担当。 最后两句“微躬托所厚,惭愧异新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微薄的力量和责任的认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新知朋友的感激和敬意。这里“微躬”是指自己微薄的力量和能力,“异新知”是指新结识的朋友。 整首诗以登临史阁为背景,表达了诗人的信仰、责任和担当,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新知朋友的感激和敬意。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爱国诗篇。
创作背景
《谒馆阁校勘欧阳公》是宋朝诗人蔡高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宋代文学、政治环境,以及诗人与欧阳修的关系密切相关。 首先,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诗词成为当时文人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蔡高作为宋代的文人,通过诗歌创作展现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对时代背景的感悟。 其次,欧阳修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对宋代文学和政治体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蔡高拜访欧阳修,感叹于他的才华和成就,因此创作了这首诗。 此外,诗人与欧阳修之间的交往也可能成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欧阳修的敬仰之情,展现了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 综上所述,《谒馆阁校勘欧阳公》的创作背景涉及到宋代的文化环境、诗人与欧阳修的关系以及对欧阳修的敬仰之情等多个方面。
诗词关键字: 后生 新知 岂能
相关诗词
蔡高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