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道中三首》
山口含糊半吐云,林头时见绿纷纷。 何人解作孤鸾啸,呼取凉风入帽裙。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山口景色和诗人自己感受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山口含糊半吐云”,描绘了山口的景象,诗人用“含糊”一词,暗示了山口的朦胧和神秘。接着,“林头时见绿纷纷”,通过“绿”字,形象地描绘了林间的生机和繁茂,而“时见”一词,则暗示了林间景色的变化和丰富。这两句诗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山口和林头的美丽景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何人解作孤鸾啸”,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之情。这里,“孤鸾啸”是一个比喻,形容了大自然的美妙和自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亲近和欣赏,希望自己能够融入大自然之中。
最后,“呼取凉风入帽裙”,诗人通过呼喊凉风进入自己的帽子和衣裙,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享受之情。这里,“凉风”象征着清凉、舒适和自由,与前两句诗所表达的情感相呼应,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口景色和诗人自己感受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诗人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
|
创作背景
《绩溪道中三首》是宋代诗人崔鶠创作的一组诗。绩溪,今属安徽,为徽州六县之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游历或行经绩溪时的所见所感有关。诗人可能通过这组诗来表达对自然景色、风土人情的赞美,或者抒发自己的情感、思考人生等。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结合诗人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诗歌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相关诗词
-
古邑猿声里,空城只半存。
岸移无旧路,沙涨别成村。
鼓角喧京口,江山尽汝濆。
六朝兴废地,行子一销魂。
-
摐摐名木列千兵,风雨斜来卷旆旌。
愁倚寺门南下望,水烟不见小桥横。
-
{禾罢}稏青衣未剡芒,联拳荷叶已秋香。
笋舆十里青松路,高卷蒙纱遡晚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