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泛湖晚归》

日脚掩西山,四面烟光起。
片月落湖心,照破琉璃髓。
水面天光阔,孤烟暝不收。
休瞻一钩月,挂起旅人愁。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旅愁”,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首先,诗中描绘了西山日落的景象,阳光透过云层,烟雾缭绕,一片朦胧的美感。接着,月亮渐渐落下湖面,照亮了水面,如同照破了一面琉璃的镜子。这里的“琉璃髓”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的清澈,被月光照亮,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 水面上的天光与孤烟相映成趣,湖面宽阔,天空也显得更加辽阔。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感到宽慰,反而感受到了深深的孤寂和愁苦。诗人试图去想象一轮弯月挂在天际,然而却无法摆脱旅途中的愁苦。 整首诗的语言优美,表达细腻,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诗中的景色描写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孤独、忧郁的旅途画面。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他对旅途的疲倦和无助感,以及无法摆脱的孤独和忧愁。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忧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泛湖晚归》是宋朝诗人赵企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泛舟湖上,晚归时的所见所感。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我们无法确定具体的事件或情境。然而,可以想象,诗人可能在某个傍晚,在湖上泛舟,感受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于是产生了创作的冲动,写下了这首诗。 在解读诗歌时,了解诗人的生平、风格以及时代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然而,有时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并不清楚,我们可以通过诗歌本身的语言和意象,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诗词关键字: 湖心 天光 旅人
相关诗词
  • 1
    [唐]
    出郭喜见山,东行亦未远。
    夕阳带归路,霭霭秋稼晚。
    樵者乘霁归,野夫及星饭。
    请谢朱轮客,垂竿不复返。
  • 2
    [唐]
    荆扉带郊郭,稼穑满东菑。
    倚杖寒山暮,鸣梭秋叶时。
    回云覆阴谷,返景照霜梨。
    澹泊真吾事,清风别自兹。
    ·229·
  • 3
    [明]
    青山衔半日,别去莫淹留。
    烟敛孤村晚,芦残两岸秋。
    僧归山后寺,人倚夕阳楼。
    篱菊寒犹艳,邻牛夜不收。
    傒奴为候吏,驽骑胜鸣驺。
    世态如云变,年光逐水流。
    塞翁非失马,庄叟叹牺牛。
    横笛吹新恨,寒砧捣旧愁。
    食场驹皎皎,在野鹿呦呦。
    谤以虚名起,官因愚直休。
    心长驰北阙,衰不梦东周。
    日损潘郎貌,霜凋季子裘。
    诗惭何水部,狂学白江州。
    鸿宝终须献,明珠且莫投。
    山精何处采,石髓杳难求。
    无论朝中客,闲人亦白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