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梦白衣妇人歌词》

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
攲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
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
眉黛小山攒,芭蕉生暮寒。
清风明月夜深时,箕帚卢郎恨已迟。
他日孟家坡上约,再来相见是佳期。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秋夜的思念之情。 首句“玉京人去秋萧索”,描绘了女子所在之地秋意萧索,暗示了女子的孤独和寂寞。接着,“画檐鹊起梧桐落”则以生动的画面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梧桐树叶在夜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女子的心事。 “攲枕悄无言,月和残梦圆”两句,描绘了女子在夜深人静时默默无语,只有残梦和明月相伴的情景。这里,残梦和明月成为了女子的象征,表达了她的孤独和无助。 “背灯惟暗泣”描绘了女子面对暗淡的灯光默默流泪的情景,表现了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助。这一句和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女子的情感复杂而深沉。 “眉黛小山攒,芭蕉生暮寒”两句描绘了女子的容貌和周围的环境,突出了她的美丽和凄凉。女子眼中的芭蕉生长在暮寒之中,就像她心中的悲凉之情。 “清风明月夜深时,箕帚卢郎恨已迟”两句,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渴望和无奈。她希望在清风明月的夜晚能够找到自己的幸福,但现实却让她感到无奈和痛苦。 最后,“他日孟家坡上约,再来相见是佳期”表达了女子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她希望能够再次相见,重温旧梦,这是她对未来的唯一期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秋夜的思念之情,通过环境、人物、情感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了女子的孤独、无助、渴望和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而细腻,让人感受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梦白衣妇人歌词》是唐代诗人卢绛所作的一首诗,据说其创作背景与作者的一段感情经历有关。卢绛在某个夜晚梦见了一位穿着白衣的妇人,容貌美丽,姿态婉约,引发了他强烈的思念之情。醒来后,卢绛便写下了这首《梦白衣妇人歌词》,来表达对这位妇人的思念和渴望。 在这首诗中,卢绛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白衣妇人的形象,展现了他对这位妇人的深深眷恋。同时,诗歌中也流露出一种无法与心仪之人相聚的无奈和悲哀,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感伤和动人的色彩。 以上仅是简要介绍,如果需要更多信息,可以到诗词类网站查询或请教语文老师。
诗词关键字: 眉黛 芭蕉 小山
相关诗词
  • 1
    [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 2
    [唐]
    人闲春荡荡,帐暖香扬扬。
    飞光染幽红,夸娇来洞房。
    舞席泥金蛇,桐竹罗花床。
    眼逐春瞑醉,粉随泪色黄。
    王子下马来,曲沼鸣鸳鸯。
    焉知肠车转,一夕巡九方。
    苦风吹朔寒,沙惊秦木折。
    舞影逐空天,画鼓余清节。
    蜀书秋信断,黑水朝波咽。
    娇魂从回风,死处悬乡月。
    杂杂胡马尘,森森边士戟。
    天教胡马战,晓云皆血色。
    妇人携汉卒,箭箙囊巾帼。
    不惭金印重,踉锵腰鞬力。
    恂恂乡门老,昨夜试锋镝。
    走马遣书勋,谁
  • 3
    [先秦]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原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
    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
    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
    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
    将哫訾栗斯,喔咿嚅儿,以事妇人乎?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
卢绛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