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寄萍乡密老》

匹马飘然似转蓬,一年两度过湘东。
襟间润带黄梅雨,枕上凉生苦楝风。
亟亟穷途将底用,区区苟禄有何功。
输他燕坐长厅老,默对浓香丈室中。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感慨的七言古诗。 首联以夸张的笔法描绘作者漂泊之苦,用典贴切,比喻生动。“匹马飘然似转蓬”,以“转蓬”为喻,描绘自己的一年之内行踪不定,辗转千里,身处江湖之外,时时感叹飘泊不定的苦楚。“一年两度过湘东”,言自己不止一次地渡过湘江进入江西,又从江西再渡湘江返回河南。这里不言自己过湘多少次,而说“两度”,更能突出诗人身世漂泊之苦。 颔联写身处穷途末路,寄寓瘴疠之地,枕席之间又凉风习习,凉风习习的苦楝树中又传来阵阵黄梅细雨之声。这里既以恶劣的环境进一步烘托诗人内心的凄苦,又以“黄梅雨”“苦楝风”暗喻诗人心中绵绵不断的悲苦愁思,可谓一语双关。 颈联感叹自己宦海浮沉,穷途末路,但仍然觉得没有什么用处,只能安坐厅堂,闲淡自守。“亟亟穷途将底用”,急迫穷途末路到底有何用?诗人身处江湖,仍想为朝廷出力,只觉世路艰难。这里隐含了诗人的用世之志,也可看出诗人心中还有许多期望。“区区”二字表明诗人对微薄俸禄的鄙薄不屑,却只能接受的事实。“何功”二字饱含辛酸凄楚之感。 尾联与首联相呼应,抒发自己对人生世路的极度悲愤情感。 此诗中大量运用比兴之法,寄寓诗人身世飘零、怀才不遇的痛苦。在描写内心感受时,用语平淡而传神,流露出诗人极不情愿再出仕的牢骚之气。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十分复杂:它对辛弃疾那种郁结在心的愤懑之情的反映;同时也是对当时朝政的腐败、宦官专权、权奸得志而导致的种种不合理现象的不满和控诉。这种愤懑和不满构成了这首诗的主旋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深悲哀和感慨。这首诗语言平淡朴实,但感情十分深沉而激烈。在表现上,既有直抒胸臆,又有借景抒情。两者结合得相当完美,恰到好处。因此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是一首成功的作品。
创作背景
《寄萍乡密老》是宋朝诗人赵鸣铎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 人际交往:赵鸣铎与萍乡密老可能有深厚的友情,他们可能因为某种原因不能相见,因此赵鸣铎写了这首诗来表达对密老的思念和牵挂。 2. 生活感悟:赵鸣铎可能在生活中遇到了某些事情,对此有了深刻的感悟,因此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 自然风光:萍乡地区的自然风光可能给赵鸣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通过诗歌来描绘和赞美这些美景。 这些都是推测,确切的创作背景需要参考更具体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如果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建议查阅相关的诗歌解读和文学史资料。
诗词关键字: 黄梅雨 苦楝 穷途
相关诗词
  • 1
    [宋]
    悠悠休问渡江萍,山人毛人丹已成。
    路入潇湘向西去,暮云寒日下孤城。
  • 2
    [明]
    晓行山径树高低,雨后春泥没马蹄。
    翠色拖云开叠嶂,寒声隔竹隐晴溪。
    已闻南去艰舟楫,漫忆东归阻杖藜。
    夜宿仙家见明月,清光还似鉴湖西。
  • 3
    [唐]
    鼎湖冠剑有遗踪,晋汉真人羽化同。
    九转药成丹灶冷,五车云去玉堂空。
    仙家日月蓬壶里,尘世烟花梦寐中。
    徒有旧山流水畔,老松枝叶苦吟风。
赵鸣铎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