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酹江月/念奴娇》

我来访古。
把尘襟、都付一声鸣橹。
笑把瑶觞波浩荡,却忆长鲸吞吐。
坐挹高风,骨清毛冷,不作器尘语。
客星何在,谩留遗像江渚。


试问泽畔羊裘,当时何事,知禹弇宫武。
金印貂蝉谁不爱,只为汗颜巢许。
幸有高台,较他箕颍,未肯轻输与。
酒酣长啸,翩然谁共飞举。
作品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咏史之作,通过对古代人物的回忆与反思,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历史的思考。 首句“我来访古”点明主题,表达了词人对历史的兴趣和关注。接下来的“把尘襟、都付一声鸣橹”描绘了词人乘船游览古迹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疏离感。 “笑把瑶觞波浩荡,却忆长鲸吞吐”两句,通过描绘酒杯中水波浩荡的景象,引出对历史人物的回忆。这里用“长鲸”比喻古代的英雄人物,表达了词人对他们的敬仰和感慨。 “坐挹高风,骨清毛冷,不作器尘语”三句,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对古代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现实的不满和批判。这里用“高风”形容古代英雄的高尚品质,用“骨清毛冷”形容他们的清廉品质和不慕名利的精神,进一步强调了古代英雄对于现实社会的示和影响。 “客星何在,谩留遗像江渚”两句,通过对于历史人物的反思,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批判。这里用“客星”比喻古代英雄,暗示了他们的离去和消失,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 下阕开始,词人开始转向对于历史事件的反思。“试问泽畔羊裘,当时何事,知禹弇宫武”四句,通过对于古代英雄的回忆和反思,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反思。这里用“泽畔羊裘”比喻古代隐士的放逐生活,暗示了现实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隐士的敬仰和同情。 “金印貂蝉谁不爱,只为汗颜巢许”两句,通过对比古代英雄和巢许这样的隐士,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这里用“金印貂蝉”比喻权贵和名利,用“巢许”比喻隐士,强调了权贵名利的虚妄和不公,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真正价值的追求和坚守。 最后,“幸有高台,较他箕颍,未肯轻输与”三句,表达了词人对隐士的赞赏和对现实社会的拒绝妥协的态度。这里用“高台”比喻真正的隐士生活,强调了真正的价值所在,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社会的决绝态度。 整首词通过对古代英雄和隐士的回忆和反思,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历史的思考。词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自己对于真正价值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决绝态度。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咏史之作。
创作背景
《酹江月/念奴娇》是宋朝诗人沈刚孙的一首佳作。此词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生平经历及历史背景紧密相关。沈刚孙生活在宋朝,这是一个经济、文化、科技都非常繁荣的时代,但同时也充满了社会矛盾和民族危机。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深深感慨。 同时,诗人的个人经历也对这首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爱情、友情等世间百态的看法和体验。 综上所述,《酹江月/念奴娇》的创作背景是宋朝的社会历史背景与诗人沈刚孙的个人经历相结合的产物。
诗词关键字: 泽畔 客星 遗像
相关诗词
  • 1
    [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2
    [现代]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 3
    [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沈刚孙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