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不分桂籍一毫月,枉踏槐花十八秋》通过描述主人公对逝去的岁月和无法挽回的人生阶段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遗憾。
首句“不分桂籍一毫月”,借用月亮的意象,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这句诗中,“桂籍”暗指人生的历程,而“一毫月”则象征着短暂的人生时光。诗人用“不分”一词,强调了时间的公平性,无论人的身份、地位、财富如何,时间都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有所偏袒。然而,人生的历程却如同桂籍中的一毫月,短暂而微不足道,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渺小。
次句“枉踏槐花十八秋”则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遗憾。这句诗中,“槐花”是季节的象征,暗示着青春年华的逝去。“十八秋”则象征着主人公已经度过了人生的一大部分时间。诗人用“枉踏”表达了主人公对过去虚度时光的悔恨和无奈,他感到自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错过了人生的重要机遇。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无奈和遗憾。诗中的意象生动鲜明,富有感染力,让人深感人生的短暂和宝贵。同时,诗中通过描述主人公的经历,也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时间的态度和观念,引发人们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
创作背景
《句》是宋朝诗人汪圣铎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宋代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在宋代,诗歌创作非常繁荣,诗人们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因此,汪圣铎的《句》也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感悟。
具体到《句》这首诗,其内容涉及到人生的苦难和磨砺,以及诗人自身的境遇和感慨。因此,可以推断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汪圣铎个人的经历和情感有关,也可能与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定因素有关。
总之,对于《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需要综合考虑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以及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因素。
相关诗词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