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李伯华饷军宣府便道还家》

闻道胡尘动,那堪使节忙。
朔风如有锷,寒日欲无光。
杀气边云上,乡心济水傍。
离筵予尚尔,把酒忆南荒。
作品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在边疆使者身份下的忙碌与思乡之情。首先,诗的开头“闻道胡尘动,那堪使节忙。”就明确表达了诗人作为使者出使边疆时的忙碌和艰辛。“胡尘动”是指胡人军队的行动,暗指边境形势的紧张。“使节忙”则是指作为使者的自己,由于出使边疆,工作繁忙,无暇休息。 接下来,“朔风如有锷,寒日欲无光。”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寒冷环境,寒风像剑一样锋利,使得原本应有的日光几乎看不见。这表达了环境的恶劣和艰难,也体现了诗人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困苦和无奈。 “杀气边云上,乡心济水傍。”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一方面是边疆的肃杀之气,另一方面是内心的思乡之情。诗人内心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但又无法离开边疆,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被生动地表现出来。 最后,“离筵予尚尔,把酒忆南荒。”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筵席的留恋和对南荒的回忆。离别筵席意味着即将离开,诗人对此感到留恋;同时,他也回忆起在南荒的日子,那些日子虽然艰难,但却是他生命中无法忘记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边疆使者的忙碌和艰辛,以及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送李伯华饷军宣府便道还家》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明代的历史事件和军事活动有关。明朝时期,宣府是明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交界的重要军事重镇,经常需要派兵驻守和进行军事活动。这首诗中的李伯华被派去宣府执行军饷运送任务,同时顺便回家探望。因此,诗人程烈写了这首诗来送别李伯华,表达了对友人执行任务平安归来的祝愿,同时也反映了明代边疆军事活动的艰辛和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诗词关键字: 朔风 使节 杀气
相关诗词
  • 1
    [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2
    [宋]
    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
    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
    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 3
    [唐]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还家,绿窗人似花。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