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戏答举人索米》

五贯九百五十俸,省钱请作足钱用。
妻儿尚未厌糟糠,僮仆岂免遭饥冻。
赎典赎解不曾休,吃酒吃肉何曾梦。
为报江南凝秀才,更来谒索觅甚饔。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贫穷中挣扎,为了生计而不得不为的情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第一句“五贯九百五十俸”,这是对收入的一种直接描绘,它反映了作者在当时社会中的经济状况。在封建社会,俸禄是官员的主要收入来源,这首诗中提到的“五贯九百五十俸”是对一个低级官员月收入的简略描述。虽然这笔收入对于一个有家室和仆人的官员来说可能不是很多,但仍然是一笔固定的收入,这在贫困的背景下就显得尤为珍贵。 接下来的“省钱请作足钱用”表明作者在努力节省开支,试图将这笔有限的俸禄尽可能地发挥其作用。然而,由于经济压力和生活的艰难,他不得不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笔钱。 “妻儿尚未厌糟糠,僮仆岂免遭饥冻”这两句描绘了作者的家庭状况。他的妻子和孩子仍然依赖他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他的仆人也不能幸免于饥寒交迫的困境。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经济压力和艰难的生活环境。 “赎典赎解不曾休,吃酒吃肉何曾梦”这两句描述了作者在经济压力下的挣扎。他不得不不断地赎回他曾经典当的东西,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来满足他的口腹之欲。这里不仅表达了生活的艰难,而且也显示了作者在经济压力下的无助感。 最后,“为报江南凝秀才,更来谒索觅甚饔”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生活状况的理解和感慨。他认为即使他已经如此努力,仍然无法摆脱生活的困境,所以他只能再次向他人寻求帮助。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作者在贫困中挣扎的生活,表现了作者的坚韧和不屈。虽然诗中的描写显得有些沉重和痛苦,但它却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社会底层的艰辛生活和人的生存挣扎。这种真挚的情感表达不仅触动了读者的心弦,也让人深感同情和怜悯。
创作背景
《戏答举人索米》是宋朝诗人某名公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诗人的个人生活经历有关。在宋代,虽然社会经济相对繁荣,但是人民生活并不富裕,加上可能存在的天灾人祸,导致粮食短缺,人民生活困苦。因此,诗人通过这首诗来表达了对于举人索米的无奈和戏谑,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困境。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搜索结果,具体创作背景需要参考诗歌集或询问语文老师。
诗词关键字: 僮仆 糟糠 吃酒
相关诗词
  • 1
    [宋]
    楚泽伤春怨鶗鴃,长安索米愧侏儒。
  • 2
    [唐]
    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
    欲将千里别,持此易斗粟。
    南云北云空脉断,灵台经络悬春线。
    青轩树转月满床,下国饥儿梦中见。
    维尔之昆二十余,年来持镜颇有须。
    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荒沟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蛴螬。
    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
  • 3
    [唐]
    别柳当马头,官槐如兔目。
    欲将千里别,持此易斗粟。
    南云北云空脉断,灵台经络悬春线。
    青轩树转月满床,下国饥儿梦中见。
    维尔之昆二十余,年来持镜颇有须。
    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荒沟古水光如刀,庭南拱柳生蛴螬。
    江干幼客真可念,郊原晚吹悲号号。
某名公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